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大学之道”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自“知止”始,至“能得”终,颇堪玩味;《道德经》也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无为而无不为”;而《孟子·离娄下》中则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这些经典,即便今天,对个人、对世界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请以思辨的态度,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一、审题立意:
1.审材料
师:《大学之道》:止,至善的境界。可理解为人生高远的理想、目标。得:处事合宜。知止而后得。知道所追求的至善的境界就能处事合宜。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称得上处事合宜呢?此处先留一个悬念,看看后文能不能给我们启示。
师:《道德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中止是适可而止。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即不妄为。不妄为从而有作为。
师: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呢?
生:知止就是不妄为。
师:《孟子.离娄下》中“人有不为,而后可以有为”谈的是不为与有为的关系。
师:从老子和孟子这两则材料找共同点:
生:不为与可为。
师:那么回到《大学之道》,如何理解“知止而后得”?什么行为可以称得上“处事合宜”?
生:知道追求的理想,就知什么事不可为,什么事可为。
师:《大学之道》中告诉我们,知止而后得,人有至善境界的理想追求就会知道什么不可为,什么可为。那老子所说的知止不殆,不为而无不为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能做到的?
生:知止,有高远人生理想,追求至善的境界的人。
师:孟子所说的人,又是哪类人呢?
生:知止
综上所述:知止而后得,有至高的人生理想,方可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作为。作文要围绕知止展开,通过为与不为的思辨理解,最终落到树立人生远大理想这一点上。
2.审任务
对个人的人生指导意义,对世界的指导意义。思辨的态度:不为与为
总结:
立意:1.知止而后得 千里之行始于知止
2.不为与可为,关键在知止
3.知止,人生有为
二:构思
1:题目:知可为与不为,方可大有作为
2.结构:(1:)A+B+AB
知止而可为,让人生道路更有意义。
知止而不为,让人生道路更长远。
处理好可为与不为的关系,方可大有作为。
(2)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3.素材:
可为:
个人:立下“不获全胜,却不收兵”誓言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勇担时代重任,主动放弃城市生活,回归家乡,带领乡亲致富脱贫。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矢志报国的钱学森,冲破美国封锁的重重难关,毅然踏上回国之路,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被誉“两弹元勋”,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世界:中国构建一带一路,推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为世界繁荣稳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各国人民的信任与尊重。
不为:
个人:范蠡助勾践灭吴雪耻之后,全身而退;文种大夫却摆脱不了功名富贵的诱惑,最终落得功成身亡。
国家:劳民伤财不能做。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不恃强凌弱,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依靠侵略、战争来壮大自己的实力。
范文:
知止而后得 得而后有为
《大学之道》中告诉我们知止而后得,意思是知道追求的至善的境界,就能做到处分适宜。《道德经》中也有言“知止不殆”,“知不为而有为”。《孟子.离娄下》中告诉我们“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经典语录让我们领悟到,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方可知不为与可为,才能有所作为!
可为,不是无所不为,不是胡作非为,更不是恣意妄为。可为是为追求真理的孜孜以求,可为是为追求梦想的不懈奋斗,可为是为实现一切美好愿景的勇敢担当。可为是像叶嘉莹先生那样为弘扬诗词经典潜心学术,是像屠呦呦一样为战胜疟疾埋头钻研,是像黄旭华那样为国家安防殚精竭虑…….可为,让我们知道为实现梦想而不懈努力的人生是精彩的。可为,让我们体会奋斗的意义,让我们体会人生的价值。
不为,不是躺平,不是摆烂,而是懂得适可而止,不妄为。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范蠡助勾践灭吴雪耻之后,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就在于他面对功名富贵的诱惑能够做到适可而止。那么怎样做到不妄为呢?不符合事物本身发展规律的事不可为,违背道德良知的事不可为,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更是不可为。如果说知“可为”让我们的人生道路更有意义,那么知“不可为”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长久。
知不可为而后可为,方可大有作为。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知止。一个有高远人生理想的人,必然会不汲汲于名利富贵,不计较个人得失荣辱。一个有高远人生理想的人必然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决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矢志报国的钱学森,冲破美国封锁的重重难关,毅然踏上回国之路,研制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立下“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誓言的扶贫干部黄文秀勇担时代重任,主动放弃城市生活,回归家乡,带领乡亲致富脱贫。她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有至高理想追求的中国人民,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也绝不恃强凌弱,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依靠侵略、战争来壮大自己的实力。我国积极构建一带一路,推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为世界繁荣稳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赢得了各国人民的信任与尊重。知止而后得,得而后大有作为!
由此观之,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有“不为”的坚守和清醒,有“有为”的信仰和追求,人生方可“知止”而后有成。然而,在这个英雄辈出,彰显奋斗的国度,青年要想大有作为,实现青衿之志,在这个波诡云谲,机遇挑战并存的国际社会,国家要想大展身手,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还要回头看,传统经典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不为”既指其不可为而绝不为的有底线有担当的“有为”,更是不妄为,不乱为的顺应规律,不悖天理的“有为”。而二者转化的关键,就在于树立“知止”的观念,懂得适可而止,无贪心,有远大的理想信念,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和自觉。
注:借鉴了同事高艳老师的见解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