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诚勿扰》、《非常完美》到《中国式相亲》、《新相亲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相亲题材的电视节目也频频出现,并且不断更新迭代。
迅速发展并且不断升级的事物,必有它存在的意义。相亲类节目便是为了解决单身男女的婚姻问题,那么我国的剩女究竟有多少呢?
来自美国拥有纽约大学新闻学硕士学位的玫瑰(Roseann Lake)女士,在她著作的《单身时代》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 stitution)的学者王丰估计,在中国的城市当中有700万年龄在25岁至30岁之间从未结过婚的女性。她们都集中在中国的一线城市里,北京、深圳和上海排在前三位。同中国的大多数事物一样,她们也是近30年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王丰指出,1982年,接近30岁的中国城市未婚女性不到5%,这个数字到1995年增加了一倍,到2008年增加了两倍,目前正在全速向着30%逼近。
《单身时代》这本书中同样例举了四位很有代表性的单身女士,她们分别是:克里斯蒂杨,34岁,经济学学士学位和英语硕士学位,开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张梅28岁,取得历史硕士学位,现在是私人语言教师;艾薇,27岁,考取一所最具传奇色彩的戏剧学校;马琼,27岁,拿到美国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以上四位单身女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地位和收入,但他们同样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婚姻。
为什么这类人群面对婚姻会如面对上刀山下火海般困难呢?或者说是什么原因让她们仍然坚定的单身至30岁及以上呢?
《单身时代》中给出了答案,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种。
1.性别失衡、且不能满足物质基础。
传统文化中的陋习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男多女少,而且大部分单身男性为了承担家庭责任分布在农村,这样高学历的女性与农村的男性相当于两条永远不相交的平行线。
2.思维方式的转变。
随着学历提升,逐渐意识到传统认为的,到年龄就结婚的思想并不是很合理,一旦结婚可能会无形的阻碍事业的发展。
3.高学历带来高收入,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传统思想中,女人附属与男人,但今时不同往昔,高学历高收入的单身女性,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收入来满足自己。
4.自我实现。
当这些年轻女性的物质生活被满足时,她们便追求更高的东西,即心理层面的需求(精神性、幸福感和自我实现)。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创始人彭凯平博士解释说,自我实现就像是一杯具有个人成长、事业成就、爱与尊重等丰富内涵,且令人垂涎的鸡尾酒,全世界大约只有30%的人才能如愿以偿的品味到它,他认为在中国年轻的女性可能最接近这个目标。
旅居中国5年的美国记者玫瑰,不仅用这四位高学历单身女性勾勒出了当今剩女时代的真实面貌,而且从中国20世纪初期社会发展的历程中,来揭示中国的发展如何将女性从低学历培养成高学历,又是怎样将她们推进剩女时代的行列的?
文章中从全球化着眼,通过调查和分析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同样发现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结婚的可能性明显下降。
这便是单身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拥有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高学历、思想活跃、行动力与学习力较强的年轻女性。中国41%的GDP是她们贡献的,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比率。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证明她们手中握有协调经济、减少贫困、降低婴儿死亡率、减少家庭暴力和饥饿现象的钥匙。
这个时代同样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怎样才能解决他们在事业与婚姻之间的冲突呢?事实证明,每当女性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事业、经济状况与生育时机时,上述问题都会得到缓解。
如果任何国家都不想被剩下,那么请让年轻的女性们,追求更加充实的生活,追求更加富有成果的事业和恋爱关系,其中的希望与变革价值显而易见。
《单身时代》
[美]玫瑰(Roseann Lake)——著
杨献军——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