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这个书,是在齐老师的一个共读课程群里,听到她讲这部电影,不过那时并没有引起我的关注,当时也没去听。我没看过电影,而名字本身,并未引起我的太大兴趣。
让我猜想到的是:这是一个叫肖申克的人救赎的故事。住院期间无聊的时候,翻看过书后才知道,肖申克是一座监狱,他不是一个人。而故事讲的是,肖申克的监狱里,银行家安迪被误判枪杀了他的妻子和情夫,而所有的事情发生的就是那么巧合,他因而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后面通过不懈地努力成功越狱的故事。
作者斯蒂芬·金1947年出生于美国缅因州一贫困家庭。他在州立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毕业后因工资菲薄而走上写作之路。20世纪70年代中期声名渐起。自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创作出版了多部畅销小说作品,同时小说作品也不断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而《肖申克的救赎》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安迪成为肖申克的一个传奇。所有的狱友在他成功越狱后,都为他高兴。入狱前他30岁就做到了银行副总裁,忽然锒铛入狱,从天堂落到地狱,这巨大的反差,很多人估计都接受不了。但安迪平静的接受了面对了现实,但他并未放弃希望,他用他的方式来对抗所有狂风骤雨。
1.对于不能接受的事情,一定要狠狠反击
安迪身材瘦小,白白净净,因为他那特有的泰然自若的神态,他一进来就被监狱那批姊妹看上。
第一次出事是在安迪加入肖申克监狱还不到三天的时候,在浴室里,只是一连串的挑逗和侮辱,那些姐妹喜欢在采取真正的行动前,先捉弄一下猎物。
安迪狠狠反击,而且把那个叫博格斯·戴蒙德的大块头嘴唇给打裂了,警卫及时冲进来,才制止住双方进一步的动作。
后来在洗衣房,博格斯的4个朋友都在那里,安迪起先手里拿着一碗Hexlite,让他们不敢靠近,他威胁着如果他们再走近一步,就要把催化剂往他们的眼睛丢过去。但是安迪往后退时,不小心跌倒了,结果他们就一拥而上,可以说轮暴了他。
他面对如此屈辱,还得重新面对自己,可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安迪被打地奄奄一息,他每次都还是拼死抵抗。
他知道对付这帮姐妹,要不就是力拼之后不敌,要不就是从一开始就认了。即便知道自己势单力薄,他也绝不放弃抵抗,而是狠狠反击,他知道只要有一次让他们容易上手,以后便永无宁日。他每一次不计后果的反击,最终那群姐妹不再经常骚扰他了。
2.成为对别人有价值的人,你会有更多机会
有一次安迪听到两位狱警的关于继承的一笔财产缴纳税务的问题,他冒着随时被打死的危险,走到狱警面前,告诉狱警哈力如何免税处理这笔遗产,当听到可以合法免税的时候,哈力的眼睛亮了。
他告诉哈力,你只需找个律师或银行家帮你办理馈赠手续,不过要花点手续费。安迪说,“或是……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很乐意免费帮你办,只要你给我的每一位同事送三罐啤酒——”
他做到了,他们每个修屋顶的人都得到了3罐啤酒。
安迪瞬间就扭转了局面。或许是对自己的价值深信不疑,或坚信自己终会获得最后胜利……或只是一种自由的感觉,即使被关在这堵该死的灰墙之内,他仍然有一种发自内在的光芒。
后来肖申克半数以上的狱卒都由安迪协助办理退税,到了一九五二年,所有狱卒的报税工作都由他代劳。而他得到的最大回报,是监狱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赢得所有人的善意对待。
安迪除了是模范犯人外,还成了极具价值的资产,他能帮他们退税,免费指导他们如何规划房地产投资、善用免税方案和申请贷款,甚至比专业会计师还要高明。
他用他的学识和才能为他赢得更多机会,可以住单间,不会再有人欺负他,他成为监狱里的模范。但这一切好的结果,首先也要自己有才能,有价值,能够自我展现,否则别人不知道,或许永远也没机会。
3.哪怕再微小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总会有希望
因为安迪出色理财,给狱卒合法避税的能力,他于是从洗衣房调到了图书馆工作,在图书管理员布鲁克手下工作。后来布鲁克在68岁的时候被假释出狱。可一年后他就死在了老家。
正如书中所说,政府的报复手段太强了,把他训练得习惯了这个体制的粪坑之后,又把他扔了出去。
很多住在肖申克的犯人,到最后已经完全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从最初的反抗不适,到后面完全接受,甚至出狱后适应不了外面的生活,有些人又故意犯罪回到了监狱。
安迪后来接替了布鲁克的工作,他干了二十三年的图书馆管理员,他用对付哈力的方法,为图书馆争取到他想要的东西。
他在一九五四年开始写信给州议会,每周写一封,要求拨款补助监狱图书馆,可一直遭到拒绝。
他每周一封信,坚持写了6年,直到一九六〇年,他收到一张两百元的支票。州议会也许希望用这两百元堵住他的嘴,让他别再烦他们了。
但安迪认为自己的努力已收到初步成效,于是加倍努力。他开始每周写两封信,而不是一封信。到了一九六二年,他收到四百元,此后十年中,图书馆每年都会准时收到七百元。到了一九七一年,补助款甚至提高到整整一千元。
一千元至少可以购买不少二手侦探小说和西部小说。到安迪离开之前,在肖申克图书馆中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书,即使找不到,安迪很可能也会为你找到。这时候的图书馆已经从一个油漆储藏室扩展为三个房间那么大了。
安迪有一种大多数犯人所缺乏的特质,是一种内心的宁静,甚至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认为漫长的噩梦终将过去。
他用一把可以放进烟盒的石锤,通过自己的地质学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等所有人都熟睡了,担惊受怕的挖着通道,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挖下来的混凝土,神不知鬼不觉地处理掉,他得躲过多少次的突击检查,要有多么幸运才能不被发现,更需要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安迪从一九四九年开始他的计划,他从雷德那购买丽塔·海华丝的海报,虽然安迪只需要挖穿一半的墙壁——可即使混凝土墙非常松软,他用两把锤子,仍然努力了二十七年才成功。
他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挖通了越狱的通道。当他爬过通道,忍受难以忍受的肮脏的下水道,忍受通道里粪坑的气味,忍受下水道硕大的老鼠,爬过5个篮球场那么远的距离,最终逃出升天。
不知道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让他在那样的环境里从未放弃,即便当时雷德说用这个石锤挖通地道逃出去要600年,他也没有因此而放弃。
4.有些路注定要自己孤独地走过。
当安迪坐牢第15年的时候,有一个叫汤米的狱友和安迪学习,他后来不能理解像安迪这样的人如何会入狱。他多方了解才知道,他就是那个当年的替罪羊。他知道安迪是被冤枉的。他告诉安迪的时候,安迪简直欣喜若狂,他去求见当时的典狱长诺顿,但是没有用。
他后来被关禁闭。等到出来又继续求见典狱长,但他帮诺顿处理了很多黑钱,诺顿也不会让他离开肖申克,把安迪所有的希望都打破。安迪说不在帮忙诺顿处理那些黑钱,诺顿说不再给安迪特殊的待遇,他面对强硬的典狱长,他只能妥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但同时他内心更加坚定,一定要逃出去。他总是怀抱着最好的希望,但预做最坏的打算。
最终安迪从那个别人无法想象的通道,曾经在粪坑中挣扎着前进,但是他出污泥而不染,清清白白地从另外一端爬出来,奔向蔚蓝的太平洋,他真正实现了自由。
就如作家马丁所言:
每一个强大的人,都曾咬着牙渡过一段没人帮忙,没人支持,没人嘘寒问暖的日子。
当你挺过去后,这就是你的成人礼,挺不过去,这就是你的万丈深渊。
而在雷德眼里,安迪简直像个奇迹。他用近乎崇拜的口吻说:有些鸟儿天生就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毛太鲜明,歌声太甜美、也太狂野了,所以你只能放它们走,否则哪天你打开笼子喂它们时,它们也会想办法扬长而去。
在监狱里,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都会表现出暴躁和愤怒。
可当日子久了,当习惯了那里的约束和劳动,总有一些人放下了过往,用一种很轻松的心情说出了自己曾经的罪恶。
时间就是解药。让你难过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会笑着说出来。
今天觉得不得了的大事,过几年再看,简直是不值一提。
当你的经历多了,心胸开阔了,那些曾经让你痛不欲生的事,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就像这次住院,起初我真得无法接受,从小到大,除了生孩子刨腹产住了几天医院,我没有因为其他的原因住过院。如今已经是住院的第十天,可病情还是一直反复。我感觉自己越来越沉不住气,着急。
可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住气。披荆斩棘的艰险的路并不是谁都有资格走。有时候走过去,心智才会成长,人才会有新生。
就像住院期间看了这部小说,虽然故事不长,我也看了两三遍,书中的人物对我影响也很大。
风雨过后才会有彩虹,凤凰涅槃,才会展现重生之美。
真正的救赎,永远是自我救赎。
不放弃,才有希望。
正如书中安迪所说:
“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
只有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秋天才能收获。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