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课,八5班搜到了一部手机。
没错,八5班就是我的班。手机是一部破手机,屏幕上的钢化膜上好几片丑丑的裂痕。
三令五申,不准玩手机,结果好吧,人家把手机拿到班里来了!还在课堂上玩,怎么办吧?
愤怒是肯定的。但是愤怒一点用也没有,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等待心情平静,再开展和这个学生的对话,可是面对这个孩子,我的心里一时半会怎么也平静不下来。
就在这个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这个孩子的父亲发给我这样一条信息:俞老师麻烦您对他说,今天的家长会爸爸缺席了。不是因为爸爸忙没有时间来,相反今天一早就去了单位请了假。中午早早就回来了,还洗了澡,换了干净的衣服。我要去开你的家长会,我不能给你丢脸,更不能让你觉得我不关心你。当走到学校的门口,爸爸的腿像灌了铅,怎么也跨不进那扇宽敞的门,在门口看了好久好久。想到那张成绩单,爸爸的心犹如一盆井水浇下,好凉啊!想到爸爸坐在你的位置上如坐针毡,对你说些什么呢?该怎么教育你呢?我的心里一片茫然。因为爸爸在你的身上看不到一点点希望。爸爸求求你能不能给我一丝丝希望,爸爸真的好想参加你的家长会!
期中考,他四门功课都挂了红灯。英语课他更是一丁点儿都听不懂了。
但这并不是上课玩手机的理由,我气愤的是他从不曾努力。只知道玩。玩。玩。
沉默了好久,我和这个孩子开始对话。
“是上课听不懂吗?”
“嗯!”他很直接地说。
“手机是你的?”
“不是,七年级的一个学生的。”
“他的手机怎么在你这?”
“他放在我这的。”
(其实是他到人家家里玩,跟人家要走的)
……
他就是这样,平时只要犯了错,到老师这,态度极其认真,回答问题极其简单:嗯!是的!知道了!转身,该干嘛干嘛。今天这算好的,说的够多了,虽然有的还不是实话。
他还是聪明的,知道怎样说对自己有利。
这个孩子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教化的,我把情况打电话跟他爸爸沟通了一下,准备和他一起商量对策。他爸爸一直很平静地:好,好。我知道了。对他的儿子他比我更了解的。
晚上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学生。他的父亲之前常年不在家,他跟着妈妈在家,家里还有个弟弟。父母哪有时间管他。而他又是个自控能力不强的孩子,也不够聪明。还很喜欢跟人逗逗,一开始班里的学生都不太习惯他。后来他爸爸回来了,他还是有点进步的,不怎么跟别人逗了,喜欢自己跟自己玩了。
能玩什么,一次我去他家家访,他爸妈都不见踪影,弟弟也不在家。叫了半天,他拿着他弟弟的袖珍小汽车才从楼上恋恋不舍地下来,这次,又玩起了手机。这部手机在他手上已经一周了,我敢肯定他父母一点儿都不知道。他说,他大多在自己房间玩的。
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真的很重要。
有几个孩子,拥有绝对的自控力?班里最好的学生也在玩手机,只是有父母控制着,不会玩太久。
玩手机现在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君不见酒宴开桌未几时桌上孩童均不见,围坐一堆打游戏;君不见放学回家不忙作业眼四顾,专看爸妈手机放何处。哎,孩子如此,大人也好不到哪里,公交车上转眼四顾心茫然,满座四邻低首凝眉深情凝视一手机。现在好多人都喜欢握着手机做着这样高度一致的动作。难怪一个杂志上,几幅隐去手机的人像,让人啼笑皆非呢。
大环境如此,孩子如何和手机保持距离?这个时候,家长是真的很重要的。就好像我小时候,
电视刚刚兴起,喜欢看电视。周末在家只要有电视节目,就没想过停止。这时,老妈总会掐着点把家里的电闸给拉掉。完了,敢怒不敢言啊,只好写作业去。
而现在我们的很多学生由爷爷奶奶带着,即使爸妈在家,工作一天,回来只管自己看点电视剧,玩个手机,孩子在自己房间就好,至于干什么,不知道。等到出问题了,就拜托班主任,“老师,我什么话都跟他说了,他不听我的,只听你的,你给说说他!”
可是家长的地位,老师真的代替得了吗?
当然,也不能说我们的家长“不管”孩子,有的方面“管”的也很严呢。
上学放学父母爷爷奶奶接送,接送的同时也是被客观上“监视”着了,几乎没有同学聚在一起回家的机会。周末一聚会,被那个谁发现了,那可是得狠批一通。不如躲进小楼看手机,神不知来鬼不觉。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好多乐趣都在放学的路上呢。
初春,引水的沟渠里还没有水,倒是长满了青青的野草。我和哥哥幼儿园放学回家,我喜欢走在沟渠里的斜坡上,哥哥就拉着我,一路沿着沟渠斜着走,“呵呵”笑一路。
初夏,我和村里的一个小伙伴结伴回家,一路“拈花惹草”,好不畅快。突然,我看见摇着树准备攀爬的同伴脚下正踩着一条蛇,我大喝一声:“蛇!”然后,两个小人儿一路狂奔几里路才敢停下。
记不得是哪个季节,我和同伴背着书包站在我们那的“同心”桥下,桥下游着几只大白鹅,同伴说,“看我的靶子准不准哦!”于是,随着他手里的石块落下,一只鹅的头也“啪”地歪掉了。更要命的茅屋里立刻跑出一个小老太太,边跑边喊,“谁家的讨债鬼?站住,站住!”这哪敢站住,于是狂风一样飞奔起来。
到了初中,最喜欢晚自习后,站在自家的院子外,看明晃晃的月光,真的,我始终觉得那时的月光是最亮的。一次,我们一群上完晚自习的同学突然兴起,“走,到东大坝去!”“好!好!”于是,一排自行车向东大坝进发,我们的家就在邵伯湖畔,卲伯湖的东大坝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但是晚间去那,记忆中只有那么一次。卲伯湖的湖水在月光中粼粼泛光,我们捡来柴火,在旁边点起了篝火。月光篝火点亮了一群少年的脸庞,一并刻进青春的记忆里。
我初中那会儿还做过更大胆的事骑着重磅车天天跟男生飙车。要搁现在不知“死”了好多回呢。
时代是进步还是倒退了呢?看着班里的学生,我常常这样想。
瞧瞧,有几个学生玩游戏成瘾,对粗糙的网络小说痴迷。导致晚上贼精神,白天上课那叫一个无精打采,坐那能睡着。一个学生看网络小说,白天黑夜颠倒,一日鼻子突然就蹿出好多血来,真真吓人,小小年纪搞得跟四五十岁的人一样。
家长们,管好我们的手机,管好我们的孩子。
少点唠叨,多点心眼,多点时间靠近孩子的心吧。据说,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有效期是到18岁之前。
当年一部《手机》引来一声叹息,如今一部手机又引发了我们的反思。
手机,衡量了孩子和家长的距离。你进,手机就离孩子远一步;你退,手机就会绑架你的孩子!
今天是周末,玩手机的那个孩子被他的父亲带到了工地,去体验父亲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