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从书中看到这句(安全感不是索要的,而是给予的)关于安全感的描述,让我感触很深。
关于安全感这个词,之前在幼儿教育的相关书籍中看到过这个概念。关于一个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在孩子0-3岁的时候与父母的陪伴相处息息相关,当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孩子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会帮助他们建立很好的安全感,他会更有爱,不会有攻击性,会懂得爱自己和别人。
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安全感,我以前觉得是自己有足够的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个观点来源于我的小时候,那时候家里很穷,很多事情想做却因为没钱而做不了,最常见的是没有钱买零食就不好意思和同学玩,因为我没有零食和他们交换,吃别人的或者看别人吃我都觉得不好;没有钱买新衣服穿就要穿旧的破的衣服,很多时候还要穿亲戚们给的不要的旧衣服,一般是显得风格另类或者是衣服不合身,我的内心就很排斥,宁愿穿自己破旧的也不要穿别人给的,只因为我穿得另类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和议论;小时候家里穷外出去上学,父母总是要额外给一定的零钱,也是担心我在外面遇到突发情况没有钱来应急。所以,我的安全感来源于钱。
等我工作了开始自己赚钱了,会有一些小钱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比小时候的安全感会强烈一些,后面我又了解到另外一个让我提升安全感的东西:赚钱的能力。我不再觉得有个几百万就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就像我从不觉得意外之财:中彩票等一些快钱会给我安全感,当然我也没有体验过,只是我内心排斥且不期待。这时候会给我安全感的是:自己赚钱的能力,当我有持续赚钱的能力的时候,我会很有安全感。这种持续赚钱的能力是需要我花很长时间不断去修炼的课题。
持续赚钱的能力,继续深挖其实就是你在市场上有交换价值,有交换价值证明你是被需要的,当我们被需要的时候是责任和成就感满满的。当我毕业后,不再需要家里人支持可以自己赚钱,还可以给家里人买东西的时候,我就有了一些安全感。
安全感这个词也经常出现在婚姻等亲密关系中。我经常听说情侣之间或者夫妻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源于缺乏安全感,就像电视剧里面经常看到的桥段,很多女性会对自己的另一半缺乏安全感,就会想着各种办法来达到安全感,比如:监视对方的行踪,会希望对方对自己言听计从,会喜欢各种怀疑猜测和试探,而通常在这种缺乏安全感的关系里,两个人也都是走不长久。那么,女性该如何正确提升自己的安全感呢?我觉得和古典老师的书中分享的观点是一样的,安全感是由内而外建立的,并不是别人给予的,我们要成为给予的那一方,提升自我的价值,让你的另一半对你很需要。当我们可以豪不在意地去付出给予,我们就不会害怕失去,也就不会缺乏安全感。反之,我们很在意一个东西,但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付出给予对方所需要的,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就会想办法去控制它,一旦有这种害怕失去的心理且没有足够高的给予能力,关系就会失衡。
安全感给我的践行:提升自我能力,修炼给予的能力,真正做到不在乎付出与失去,修心养性,养足自己的安全感。如果某一刻,某些事情让你失去了安全感,也是该好好反思梳理自己在这方面的给予能力,看看自己在意的和害怕失去的是什么,自己为什么会害怕失去?自己能做些什么可以不失去?自己能做些什么去提升给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