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芒果雨》,我和作者一样茫然,何谓芒果雨,真的以为天空中会突然掉下来很多芒果,就像下雨一样。看完贾志红的散文《芒果雨》,我懂了,贾志红文中的“芒果雨”,是农历除夕那天下在西非的一场缠绵、细润、轻柔的雨,雨声如袅娜的女子婆娑地走过,节奏幽幽怨怨。
非洲地区芒果树种植量非常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芒果树同大沙漠、可可一样成了非洲的象征,这种身躯高大的树木,一树多杈,枝粗叶盛,状如华盖,浓荫匝地。烈日当空时,一棵大芒果树便可形成数十平方米的阴凉,它为人们纳凉、聚会提供了场所和可能。在城里,数十棵散乱分布的芒果树下便会形成一个小市场,供游人歇脚、购物和饮食。在乡下,数十棵芒果树下,便会形成一个小村落,人们树下建造一间或数间泥墙草顶的简易居所,房前还有足够的平地供人休息或劳作。
非洲地区特殊的气象条件与芒果树的生长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芒果树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开花挂果成形,在旱季结束前成熟,旱季中间为万物生长提供水分的这场雨被称为“芒果雨”,一般会延时10天左右,每天下一到两场,下雨时会从傍晚时分下起,到次日拂晓停息。“芒果雨“不大,一般不会下到积水横流的程度,待到草木都得到充足的浇灌后,雨水便会停歇,非洲大地重新复归旱季,直到两个多月后新的雨季再次到来。“芒果雨”是非洲地区大自然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规律性行为,可以说是拯救万物的及时雨,也可以说是“久旱遇甘霖”的好雨。
这一场下在非洲小城的“芒果雨”,恰好下在中国传统节日除夕那天。对中国人来说,除夕这一天非常重要,南方要做年糕,北方要包饺子,一家人要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按照老的习俗,饭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是富裕和年年有余的意思,象征着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是不能碰的。团圆饭后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接着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全家人守岁到凌晨,直到初一的早上才能开门接财神。
如今,对于身处异国他乡的作者来说,没有团圆饭,没有不能动的鱼,也没有春联和门神,有的就是这场期盼已久、突如其来的“芒果雨”,正是这场雨让作者的思绪回到了国内西南某个小城,或许也是某年的除夕这一天,那座小城也在下着一场淅沥、多情、缠绵的雨,和这场“芒果雨”一样。
作者通过“芒果雨”巧妙地把我们的视线引到了中国的西南边陲,重重大山里一座安静的小城,同时也引出了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问题。工业文明、信息社会的浪潮影响巨大,不可避免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宁静的小城远没有大都市繁华和喧闹,年轻一代被现代社会生活所牵绊,连传统节日除夕这样的时候也没有回来,安静的小城里似乎只剩下慢慢走动的、步履迟缓的老人和青石板的街巷里、奔跑着的孩子,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作者和我们共同感受到了世间的沧桑和荒凉,感受到了人生的茫然和忧伤。
作者独自一人来到这座小城,原本是要给我们讲述一个人一段青春里最绚丽的故事的,但随着作者在小城里两天的徘徊和寻觅,尤其是她沿着那条碧绿的河,一直往上游走,二十多天的漂泊结束时,那段故事的主人公,以及发生在小城里的故事,就像一场梦一样,在春天的阳光下凄美地结束了。
透过作者的笔触,我们看到,西南山区的那座小城里,仍然还保留着一些农耕文明残存的记忆碎片。比如,依山而建的古旧的房子,斑驳的墙壁,破旧的粉墙黛瓦的屋檐下,青石板的街巷,窄长的巷子,平缓流动的小河,长满荒草的门,门前的青苔。这些风物和情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除夕这一天出现,显得是那样的不和谐,不合拍。尽管宁静的小城在作者的笔下就像一幅绝美的水墨画一样挂在那里,但我们的愁绪里还是平添了几分朦胧,几分落寞,几分怯生,几分沉痛。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的情绪被压抑到了极点,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冲突,古朴、纯粹的原生态生生地被切割、被撕裂,这种痛感似乎不应该由小城中的老人和孩子承担,或许也是这种痛感加重了作者内心里无法排解的深深的忧伤。
当我们跟随作者抚平内心的忧伤,走出西南小城时,我们重新从虚幻回到了现实,再次步入西非那个国度,走进了那座开满芒果花的小城。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能源矿产的需求不断增多,实施能源矿产资源开发“走出去”战略,让作者跟随她的团队迈入了非洲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这里不仅有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还有持续不断的干旱,让人奇怪的是,这片干旱的土地特别适合芒果树的生长。在这个富含黄金钻石等稀有矿产、非法武装和部族武装走私活动猖獗、人民贫穷落后的地方。干热的季风、漫天的沙尘、毒如火舌的烈日都不能影响芒果花的开放,轰轰烈烈、毫不客气、饱满而热烈、恣肆而张扬,作者用这些富含张力的词语毫不吝啬地对开放在西非国度的芒果花进行着近乎夸张般的赞扬。
作为典型的北方汉子,我没有闻到过芒果花的香味,在我看来,芒果花在这一刻或许就成了作者所有情感的最好寄托,芒果花的香味让她感到无比亲切和怀念,甚至会因为留不住持久的花香而感到莫名的恐慌。当被她寄予热情的芒果花香不为人识时,也会给她带来片刻的失落和忧伤。
当傍晚来临,太阳西下,在落日的余晖中,在卸去一天的疲惫之后,作者又带着我们一起步入了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让我们和她一起享受了一次在笔端刻意营造的饕餮盛宴中。在异国他乡,红艳艳的灯笼渲染着家人团圆的喜庆气氛,就着这一场惊天动地的“芒果雨”,在黑人的注视下,包着家人团圆时才会吃的饺子。在如丝如缕,绵绵不绝的雨丝中,作者让我们闻到了家乡馒头的香味,是那种用新麦子磨的面,经由妈妈亲手蒸出,揭开笼屉的那一刻,散发出来的香味。或许正是因为有了妈妈的味道,在除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吃着简单的饮食也是一种幸福,就像小时候吃过的稀稀的玉米糊糊、黑黑的荞麦饼子、热得烫手的蒸红薯一样。此时此刻,远在非洲的一个小城,所有的幸福感觉全部来自于一场期待已久的“芒果雨”,虽然这场“芒果雨”来的不够猛烈,不如想象的那样绵长。但是,已经够了,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作者的心里已经没有了忧伤,没有了怅惘,没有了渴盼,有的都是幸福,都是欣喜,都是春光明媚,都是灿然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