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克斯说过:“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需要关注孩子的正面行为,及时对孩子进行肯定和激励。但往往,我们都是应用表扬的方式,或者以为表扬就是鼓励。比如,孩子有一个很好的行为,我们就立即说:“宝贝真棒!宝贝太厉害了!”然后就结束了。今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鼓励和表扬,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效果也是有天壤之别。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时,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他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
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
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德韦克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表扬是对人,鼓励是对事;表扬是对结果,鼓励是对努力的行为;表扬是基于个人的评价,鼓励是基于事实的表述;表扬是关注外在,鼓励是促进内在自省的。表扬的长期效果会让孩子依赖他人,鼓励的长期效果会让孩子自信、自立。沙粒老师总结了鼓励与表扬有13点区别,很详尽,比书上的总结更易于理解。
另外,沙粒老师给了一个非常详细的关于两个妈妈分别用表扬和鼓励的话术对比,估计很多妈妈包括我自己,都做了第一个妈妈:
场景一:你考了第一名
第一个妈妈说:你是全家人的骄傲!
第二个妈妈说:你为这次的考试努力很很久,这是你应得的!
场景二:孩子自己穿好了衣服
第一个妈妈说:你自己把衣服穿好了,妈妈真高兴!
第二个妈妈说:我看到了你穿好了上衣、裤子和袜子,你在传衣服这件事上可以独立了!
场景三: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了一件你们约定的事情。
第一个妈妈说:妈妈说的你都做到了,你是妈妈的好孩子。
第二个妈妈说:你做的事情和我想的是一样的,咱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场景四:你按时完成了作业。
第一个妈妈说:孩子,你今天终于完成了作业,明天要继续呦!
第二个妈妈说:你今天完成作业是你全程全神贯注,而且你时间安排的很好!
场景五:你项目达标了。
第一个妈妈说:这些标准你都达到了,你真棒耶!
第二个妈妈说:我相信你自己知道你怎么做最好,你有自己的判断!
场景六:丢了钱包。
第一个妈妈说:你太粗心了,你怎么连钱包都丢了呢?
第二个妈妈说:我看得出来你丢了钱包很沮丧,谢谢你坦诚地告诉我!
场景七:你完成了写字作业。
第一个妈妈说:哎,你今天这些字写得还行,你真棒!
第二个妈妈说:你这一笔写得很直,这个点的位置刚刚好,这个词占的格很恰当。你一定感到很自豪。
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培养出来的,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要成功地运用鼓励,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观点感兴趣的态度,以及为孩子们提供能够使孩子培养出来不为别人的负面观点所左右的自信而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的愿望。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或者输不起,以至于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