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猴子、鱼、人从小就是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学习。
猴子天赋异禀,上课积极,努力练习,无论是课堂表现,还是考试成绩都是完美的优秀学生,老师喜爱,同学羡慕,是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
人类也挺聪明的,对于学习爬树很有天赋,但从来不爬,考试时候应付一下,成绩差强人意,但也无可厚非,老师总说:你这个孩子,聪明是聪明,就是不努力啊,看你将来怎么办!
鱼呢……不提也罢,每次爬树,都是闻者落泪的事故现场。
多年以后,大家都长大了,新生活就要开始了,大家已经开始憧憬了,究竟要爬什么树呢?
打开大门的一刹那,大家愣住了。原来练了这么久爬树,新生活却是——游泳??
猴子骂骂咧咧,抢先入水,他显然对于游泳十分不适应,但凭借多年练就的身体素质、心肺功能,拼命拍水。经过短暂的练习,不但没有淹死,还游的有模有样。
鱼乐坏了,一扫多年的屈辱,入水如梭,出水如龙,震惊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原来……鱼可以这么生猛,怪不得有个成语叫“如鱼得水”!
人走到岸边,骂了句“卧槽”,坐上爸爸的快艇,伴着引擎的轰鸣,排浪而去。
至于蚯蚓之类的角色,从没走到过聚光灯下,又有谁会真的在意呢。
2
《滕王阁序》里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那时把这些句子背熟,考试时写出来拿到分数,那自然就是优秀了。
一旦进入社会,到正考验“穷且益坚”的时候来了,就得得在漫长岁月里受尽挣扎、寂寞、苦楚,在挫折中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个人价值,换来收入、地位。整个过程枯燥且磨折人性。然后你发现,再也没有人会像小时候父母那样拿着皮鞭逼着你学习了。
你能不能优秀,真的只是取决你是否发自内心的思考、学习与执行。你在事业上混日子,老板可不会像父母和老师那样对你谆谆教导,大不了把你开掉,找个替代不要太轻松,谁关心你有没有进步提升?
3
大多数人小时候的圈子是比较小的,看到的是某个镇某个县或者某个小城市的所谓“优秀”的孩子。
一方面过去受制于客观条件,评价一个人优秀与否的标准比较单一。
孩子“学习拔尖,懂事听话”就可以被评价为是优秀,学习不好但绘画/乐器突出会被认为不务正业,只能说是有特长,但算不得优秀。那时候父辈的文化水平不像现在这么高,也少有人会想到重视对孩子全方面的素质培养,譬如为人处事,心态调节,才艺培养等,也没法给孩子提供多少人生上具有前瞻意义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孩子从小地方来到大城市,被大城市里成绩与素质兼顾的孩子秒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一方面机遇和选择比努力重要,家庭背景也不容忽视。
有些小时候学习成绩不怎么样的孩子,找到了自己擅长的一面并持之以恒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未必比那些只知读书的孩子差。我小时候有个同学学习蛮一般的,看起来挺普通的小姑娘,后来高中的时候其父亲送她学美术,走自主招生进了中央美院,如今在北京从事珠宝鉴定工作,比我们那些当时只会考试的学生强多了。
对于一般家庭的孩子来说,努力学习是最简单的事情,目标单一,只需要考虑怎样提高考试成绩就可以。但高考以后,目标开始多元化,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就慢慢展露出来了。挑什么样的学校,报什么样的专业,甚至没考好是选个差点的学校上还是再复读一年,都对孩子有深远的影响。
在大学的时候更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机会,家庭好的孩子可以从报专业开始就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在大学干什么不干什么,重点往哪个方向努力都很清楚。家庭一般的孩子可能还需要靠自己在读大学的时候摸索,摸索着摸索着就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家庭资源的差距,更不用提了。
还有一点就是,人生是个长跑,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发展轨迹,从事不同职业的人谁更优秀,无法确切的量化,有些人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保不定以后会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其实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平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