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高自尊”的人都有一个特点:“自我”很重。一帆风顺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很厉害;失败跌倒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特别关注自我的表现,特别关注他人会怎么看待他们,总是背着“证明自己”的包袱。
什么让他们在挫折面前变得那么脆弱呢?是僵固思维。
害怕承认自已没有能力的现实,逃避在伪装的壳里。
我是职场新人的时候,总是被骂,我不敢反驳对方,我内心的愿望是期待她能鼓励下我,不要老是挑刺,不要老是一些小毛病揪着不放,但是一旦对方表示出对我的满意就会异常高兴,感觉长久以来的忍受终于得到了认可。
为了不再受到同事责骂,我只能循规蹈矩的做事情,因为一出错内心就会有个声音在提醒“你看那个人工作做的那么差劲,总是连累他人;你看那个人做什么事都很粗心,都不敢把事情交给他做。
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价,我不敢尝试新方式,一旦有漏洞,就不能证明自己是个值得相信的员工。
努力维持自己情商高的形象
有一次 我发现Katy工作出错了,当我告诉组长时,却得到劈头盖脸的责骂“你为什么要去看别人的,难道你工作的时候都去要一个参考答案吗?”
当她发现我出错时“你都干了一年多了,你看Katy 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我当时被怼得垭口无言,抬头看到其他人都在看这我,这样我更不好意思,只能木讷的听她的训斥。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工作能力不行总是被训斥。
你不行,情商低,智商低,学习能力低,这些评价好像把我们定死了?好似我们永远都不会有进步,一直在都会在一个水平中。
以停滞的眼光看待自己
有一次我和婆婆吵架,她评价我煮的粉丝不好吃,我提起她上次的鱼,没有一点味道,一点都不想吃,没想到的是,这句话突然之间让她感觉到,这样的说法让人心里不舒服,转而她才说到“做菜还是需要总结,这次没做好,下次就会更好”
很多时候别人来评价我们,是带有情绪的,并不能公正的去看待,每个人直接能体会的也是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家庭里和孩子关系不好,你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在公司里没能有好的表现,会认为自己是个没能力的人;在学校里学习不好,会认为自己不聪明。
这些都是僵固思维,而往往我们都沉浸在里面,无法出来。我们不需要固定在某一个形象里,因为我们是会变的,会变得更好。
努力过后会发现另一个自己
最近演员请就位经常上热搜,在新一代演员中,被骂的最惨的就是陈宥维,《青春有你》男团出道的,但也出演了许多作品,比如参演的美食题材古装言情剧《萌妻食神》和古装电视剧《双世宠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可是在《演员请就位2》上饰演的夜华,有一种要哭哭不出来的尴尬,让人干着急。李诚儒更是直接犀利点评到“味同嚼蜡,味如鸡肋,如此乏味。”
尔冬升老师的点评更是一针见血陈宥维像嚼口香糖,看着很可笑,并说:你靠样子并不是长久之计。
他演的《甄嬛传》里的果亲王一角,节目还没播出,这一片段就备受关注,很多人都想看陈宥维如何继续出丑。果不其然,陈宥维没让大家失望,一出场就引起现场观众哄笑,即使经过了陈凯歌导演的指导,依然让观众尴尬不已。
抱怨身处黑暗,不如提灯前行。——刘同
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无情的吐槽,哗然大笑,甚至拿陈宥维失败的片段做表情包,恶搞。台下的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陈宥维的压力,那一刻他估计想找个地洞钻进去吧!
直到最近一期的《过关》播出,又翻新了我们对他的认知。
很多人评价说“看完《演员请就位》里陈凯歌指导的《过关》,居然不那么讨厌陈宥维了!”
任敏陈宥维过关得了个第一名!大家说实至名归!
陈宥维释放了天赋,演得极为出色,可谓本色出演!有些暖心的评价还说“没有不会演戏的演员,给他展现空间,他一定能做到最好!”
陈宥维无法控制导演犀利的评价,无法堵住观众的讥笑,但他能做的就是尽力演好,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走人生的路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许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最终会到达山顶。
——林海音《城南旧事》
控制我能控制的,不要妄图控制无法控制的
《了不起的我》中介绍了一个两分法,它的步骤是一,思考担心的事情里,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控制不了的,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能控制的部分。
第二个步骤是,能控制的部分找出来,并做计划,努力把它做好。
我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告诉舍友“我想当老师”随后就受到了质疑“我觉得你反应很慢,也不擅长言辞,你能不能认清现实”
如果我认清现实,我永远不可能成为老师,如果我在乎他人的评价,我永远不会言辞。
我虽然当时很气愤,但依然相信自己努力也可以实现。很多时候我们不自信是因为外在的负面反馈太多了,我们自己也不知道行不行。
我们无法控制他人的想法,但是我们只需要去做就好
正如杨绛《一百岁感言》所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