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童年期-青年晚期

一、第十一章 从婴儿期向童年期过渡:言语获得

父母在教育方面的明智和不明智

明智:父母为了与婴儿在某一既定时刻的观察、分析和经验表达等能力相一致而修改自己的教育努力。
反面例子1:父母把1岁的婴儿的某些行为看作故意让人烦恼,尝试一切引导、指导、改变、控制这个倔强任性的婴儿。
反面例子2:养育者对于婴儿必将长大这一事实深感懊丧,并想方设法鼓励婴儿保持幼稚,为阻止婴儿成熟提供体、奖赏和焦虑。

缺乏明智:例子1,养育者要求15个月大婴儿必须保持整洁干净,阻止婴儿发展出任何有关会阴区的实用、有益、有助的感觉。例子2,原始的生殖器焦虑,用难以置信的方式阻止婴儿摆弄外生殖器。

父母对婴儿的期望,存在于育儿者身上的婴儿人格化的部分。例如,一种特殊的恶意,其它人断言婴儿看上是去像谁,其它人察觉出婴儿所表现也的“性格像谁”的迹象。如果父母的期望导致了恶意,一些事件就真的会开始优先于某些已经开始的学习过程,并因而干扰这些学习过程。

外显过程与内隐过程:可以理解为意识和潜意识。比如饥饿需要和口唇愉悦需要同时在,首先会有明显行为满足饥饿需求,吃饱之后想吃零食,便是在满足口唇愉悦需求,这可推断口唇愉悦需求是一直在的,当动机强大时趋向满足。这个推理称之为内隐活动。延迟行为也可推断出内隐过程。

姿势与语言的学习:姿势学习例如音调、语调、语气等模仿性的言谈举止的学习。

我向语言:婴儿自己的语言,出生至18个月。
沉思:非语言的指向过程,生命的第二年开始并持续一生。

象征的与非象征的:当婴儿从乳房汲取营养时,是非象征的行为;当婴儿称一个无生命的玩具为“小猫”时,是象征地行为。

二、第十二章 童年期

人格化的融合:P143

逃避的原理:我们并不能完全理解引发焦虑的情境特征。由于母亲焦虑就会导致婴儿焦虑,因此我们不能指望婴儿能够充分理解产生焦虑的原因;在成年人身上,同样也存在不能发现引起焦虑之情境的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能够对一些事物加以命名,做出解释,这导致我们看不到引起焦虑之情境所具有的牲,便会降低焦虑。
比如一个人痛得十分厉害,医生说“哦,只不过是个阑尾炎”时,他觉得舒服多了。这就是套话、标签的作用。这样的标签越多,就越难猜出人们本该看到的重要线索。

三、第十三章 恶意、憎恨和隔离技术

在童年期,一个新教育影响出现了,即恐惧。

恐惧和焦虑的区别:非常严重的恐惧与非常严重的焦虑,让人产生的感觉是一样的。但是,焦虑是一种通过与重要年长他人的共情联系而获得的东西,碳恐惧则是当一般需要的满足被延迟到这些需要变得十分强有力时才出现的东西(如摆脱痛感的需要)。

就惩罚来说,导致疼痛常常被用作一种教育影响。这意味着一种新学习——被迫通过区别违背权威与接受疼痛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学习。

在童年期,父母越来越努力地施教,履行其社会责任,在许多情况下,只会造就这样一个孩子:他要么“顺从”,要么“叛逆”,而且,这种结果可能出现得早。
这种模式也可能会在同一个儿童身上交替出现,并与现存的好我人格化和坏我人格化有着一种非常明确的关系;在相当健康的环境里,好我往往相当确定地与顺从相关,叛逆则倾向于成为坏我人格化的组织成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大量接受由于焦虑、奖惩-温柔和恐惧-而引起无理性的、冲动的教育类型的儿童,很早就发展出了隐瞒内心真实想法的能力。这种欺骗和隐瞒的能力,很多是权威人物教出来的。

儿童到了童年中期,就会非常熟练地隐瞒可能会带来的焦虑或惩罚的东西。

言语化: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话,用来免除焦虑或惩罚。言语化构成了我们称之为心理障碍的不合宜、不适当生活的要素。自我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使得有益的变化十分困难。

好像:一个人首先试图让自己的动作像某个人,然后让这些动作就好像是他自己的。

愤怒与怨恨:几乎每一个人都逐渐能够熟练、频繁地使用迅愤怒;而且当他们回避焦虑时,便会使用之。换句话说,在一定数量的人身上,愤怒逐渐成了一个由于轻微程度的焦虑而引发的过程。
发愤将会恶化情境,于是儿童发展出了我所谓的怨恨。

恶意的转化:所谓的胆小儿童,他们的恶意往往表现为害怕做任何事情,以至总是做不成自己最渴望做的事情。

恶意理论与人性本恶观念相融,人类的品质中具有某种奇异的、被称作施虐狂的东西。

朝着恶意方向发展的起点,往往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这显然是家长为造就一个行为良好、社会化良好的个体而尽其社会责任的失败。例如,如果母亲对父亲持有敌意,从儿童很小的时候,母亲就说孩子行为越来越令人讨厌,并把孩子那些若无其事、带有恶意的表现,说成是像他的父亲。时间一长,往往儿童就歪曲自己人格化,朝着可憎的、让人回避的方向发展,因为他确信自己将一直受不到好的对待。

还有一种情形,儿童的恶意是母亲恶意对待儿童而发生。比如,母亲向人诉说“是的,他的坏脾气就是像我”,或者“不错,他就像我一样叛逆”。于是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母亲这样做是对的,为什么我就不对了呢?

恶意,很可能是发生在童年期人格发展阶段的最大灾难,这种恶意态度,让其学会规避,而规避并不能促进良性发展;于是,有可能会出现基本人际态度的严重扭曲,这种扭曲,即这种恶意,可能变成 这样:曾经,万事皆如意,但那只不过是在我不得不与人打交道之前。

四、第十四章 从童年期进入少年期

自我人格化中的性别因素:以男孩子或女孩为特定基础的人格化自我,由于对与自己同性别的权威人物的角色扮演,或者通过所谓的奖赏与惩罚,而推进。

儿童几乎不具备闷闷不乐的能力。

区分幻想与现实:儿童实际上是孤独的,儿童越孤独,把注意集中于对实际发生之事与幻想之事作出区别的需要,就越明显。

冒险表明存在受伤与焦虑的危险,而恶意是一种特殊的转化,它来自于对事情深信不疑的预见。冒险是这样的:在你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它会使你周围的人不再具有诸如耻辱、焦虑和惩罚待敌对态度;而这些不可预测的敌对之源自然会降低你与人交往的自由和热情。P170

对同伴之需要的成熟,标志着儿童进入了所谓少年时代。

五、第十五章  少年时代

找到一位知心朋友,便标志着少年时代的结束。(少年时代需要相似的人来充当游戏伙伴)

少年时代,是人生中作为一种社会化影响之家庭的局限性和独特性开始得到补救和纠正的第一个发展阶段。

所有的孩子,包括完全支配父母的小皇帝,或者凡事唯唯诺诺不敢表达的,如果在少年时代没有经历非常剧烈的变化,一旦他们长大成人,在任何团体中都会是让人无法容忍的成员。

少年时代人格的基本形成,很可能是对童年权威人物(父母及同系长辈)分化的开始。如果讨论顺利,少年便有机会将自己的父母从神一般的人物降为普通的人。

竞争和妥协的两种学习:这两种学习都存在,都非常重要,不幸的是,人们对竞争强调过多,尽管它的重要性正在开始衰退。

一种竞争的生活方式:几乎所有真正具有重要性的东西都是“超越伙伴”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且,如果同时还出现了人格的恶意转化,那么,打败同伴就会变成人际关系整合中的一个显著模式。

少年社会化的另一种不幸结果:过了少年时代,竟然能够毫无怨言地让出任何东西,只要得到安宁和太平。

中心意识的控制:放弃许多的想法和行为方式,进入所谓的潜伏期。

升华的重组:当一种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被一部分动机模式无意地取代时,重组便发生了。(少年常常会被灌输大量看似与他们无关的知识,以得到老师的认同)当这种重组发生时,必定还存在某种尚未满足之需要的残余,它会在私下的白日梦过程中得到满足,尤其是在睡梦中得到满足。
我们大多数的人在进入成年生活时,都带有根深蒂固的与同伴交往的试(对此,我们无法做出解释)P178

排斥:随着少年朝代的结束,一种强而有力的社会工具通常就会表现为将少年社会本身分成若干团体,各种差异导致内群体和外群体。

定型:即标签,如“他的行为像个农夫”,这其中往往完全没有可以证实的含义。

监督模式:你的听者(当你公开演讲时,你的扣者在断断你所说的内容的相关性方面,能力非常强);我的听者(我常常调整我的演讲内容,以符合听众的需要);在任何事件中,好像有两个人,一个是实际发表声明的人,另一个则是试图去了解所说的话是否符合所指目的的人。你的读者(如果你在从事写作)

轻视:用贬低别人的方式维持自己的自尊。

定向:一个在生活中恰当定向的程度,是我们在谈论一个人“整合得多么好”,或者他的“性格”是好是坏,还是无所谓好坏时,表明我们心中所想的最好方式。
如果拒绝向少年提供良好定向的机会,那么,他可能急于得到认可,不考虑他人当时的想法;也可以他活着仅仅是为了被喜欢,或者仅仅是为了娱乐。

六、第十六章  前青年期

前青年期的标志:对人际亲密的需要,即挚友或知心好友。

前青年期人格发展一个重要部分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

亲密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实际上包括除生殖接触之外的大量事情。亲密,指的是“关系亲密”,而不是特指某种器官的接触。
情欲与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密切关系。
亲密关系涉及两个人的情境,它可以证实个人价值的所有组成部分。对个人价值的证实需要一种协作的关系,个人的行为视另一个人表现出来的需要而进行系统的调整或适应,其目的是不断地追求同一的满足,以及不断地保持类似的安全操作。P186

前青年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两人团体,但这些两人团体往往是连锁的。
因此,这种 两人团体的所有成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有趣的联结。在通常情况下,某个特定的青年由于在前面的阶段非常幸福,便逐渐被许多其它青年视作模范人物,于是他将成为第三个成员,你可以说,他将成为许多三人团体中的第三个成员。这些所谓的三人团体,是由一个两人团体和这个幸运的青年组成。

这种两人团体在纠正早期偏差方面极其有用。

反常的类型:以自我为中心,期望他人一直关注自己并为自己提供服务;带有明显人格恶意转化的标记;如果他人不喜欢自己,就会认为对方有毛病,通常通过自我以及损毁他人,来处理自己的失望情绪;孤立的少年;长不大的人……
只要是反常现象不是十分严重,前青年期的亲密关系将为所有反常现象提供某种交互确证。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挚友的眼睛去观察自己,所涉及的自我系统就肯定得到扩展。

随着前青年期向青春期的转变,以往的经验对成熟速度的影响变得特别显著。关于青春期转变的时间问题,每个人都相当不同。女性经历青春期转变通常稍早于男性。

一个悲剧事件:一个没能变成前青年期的人,被迫加入了前青年这一队伍,在大多数人准备告别前青年期的时候,他却产生了与同性伙伴建立亲密关系的需要,更灾难的是,他可能与现实中某个处于青年期的人形成一种前青年期的关系。

青春期转变意味着兴趣转移到了异性身上,但也人没有经历过前青年期,却高兴地步入了青年期。

情欲是最后成熟的,它是潜在的人性动物现在已经充分发展成为一个人的特征。

孤独的经验:婴儿期的孤独,是对接触的需要;童年期的孤独,在需要成年人参与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少年时代的孤独,对同伴之需要;少年时代的后期阶段,对接纳的需要中可以认识孤独;前青年期,与同伴亲密交流的需……

孤独的重要性在前青年期达到顶峰,而且,从那时起直至死亡,其发展相对没有变化。一个只人经历过孤独的人,都会很乐意去谈论这种模糊、抽象的经验。但若要他清楚地加快当他感到孤独时有怎样的感觉,以及他都做了什么,则是一种很难的治疗操作。换 句话说,孤独在面临严重焦虑时将会自动地导致整合。

七、第十七章 青年早期

青年早期的界定:始于对真实的生殖器产生兴趣(情欲感受),止于性行为的模式化。

情欲是指关于生殖相互作用区的整合倾向中可以感觉到的组成部分,它寻求增强的感觉,并以达到性高潮而获得满足。

情欲与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密切关系。

三种需要:对个人安全的需要,也就是摆脱焦虑的需要;对亲密关系的需要,也是与他人合作的需要;获得情欲满足的需要,与追求性高潮过程中生殖器的活动有关。

随着青年期的到来,没有太多反常的青年会有一种变化,即由同质选择向异质选择的转变,也就是说,从寻找某个与自己十分相似的人,转变为寻找某个与自己非常不同的。越来越感兴趣于和某个异性建立某种程度的亲密关系。

对情欲、安全和亲密需要之间的种种冲突:情欲与生殖器恐惧症;情欲与父母的压制性影响;情欲与亲密关系之间的冲突;好女人和坏女人(缓解孤独,满足情欲),

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让一个人完全依靠自己来满足对亲密的需要,并阻断孤独的驱动力。但通过自体性行为,个体可以防止情欲充分紧张,防止它冲破自我的屏障。

异性实验中的不幸:如果只有情欲幻想,而没有或极少有生殖器活动,那么,即便有原始生殖器恐惧,在真正的生殖器接触之前,他也会形成强烈的早熟的性欲高潮,而这种早熟的性欲高潮会突然彻底摧毁整合,使两个人处于毫无意义的情境之中。  更大的不幸是,容易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过于自负地认为一个人缺乏“生殖能力”是无法改变的;另一种是试图证明有一些原因存在,如果这些原因一直存在,那么他也许能行。P203-207

情欲与亲密关系的分离:

情欲动力机制:感受器-推断器-效应器
感受器:生殖器触觉,生殖器内脏感觉,性感区的感受。
推断器:认识:对目标的理解、解释、识别以以及深思熟虑。
效应器:生殖区域的收缩-勃起,促进分泌,性交的姿势和动作,情欲高潮情结,男性尿道痉挛能力,“消肿”。

各个阶段亲密需要和情欲需要:
婴儿期:与活的东西接触的需要;对温柔的需要;
童年期:要求成人 参与的需要;
少年期:对同伴的需要;对接纳的需要;
前青年期:对同性亲密关系的需要;对友谊、接纳、交流的需要;
青年早期:与某个异性建立爱情关系的需要;

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可以分为三类:自恋的,同性恋的,异性恋的。
自恋:在自恋的人身上,不存在前青年期的发展。尽管情欲已经成熟,但还没有达到前青年期和青年期。
同性恋:无法通过前青年期阶段,一直以为自己只适合于与那些在重要方面与自己相似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异性恋:已经通过青年前期阶段,并表现出青年早期的变化,强烈地感兴趣于与我们文化中最具本质差异的异性成员建立亲密关系。

情欲动力机制:生殖器是情欲动力机制的核心。
1正统生殖情境:与异性的生殖器结合;
2性欲倒错:在使用生殖器时像寻找一个合适的异性生殖器,即由别人来进行手淫;
3变位生殖情境:一个人的生殖器根本不需参与,倒是另一个人的生殖器参与其中,即替别人手淫;
4两性生殖情境: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的两人团体,都会与每个人的生殖器和每个人的替代物建立一种非常相似的关系。
5相互手淫,手淫

从人格中排除情欲,就像去除饥饿一样。

八、第十八章 青年晚期

当一个人发现了自己所喜欢的生殖行为方式,以及如何使之适合余生时,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已进入了青年晚期。一个人从动力学上说是终其一生处于青年晚期。

焦虑的对立面、自我系统功能的对立面,往往会表现为不适当、不合宜的自我人格化。面对焦虑和对付焦虑源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区别。

生活自由的限制
生活中有大量的方面都是禁忌,每个人都忙着与他人打交道,却没有任何特别个人的东西想让对方知道。极端的例子是,像疯了一样地投入社交,却不知道该与他人在一起做些什么,只凭借一些非常受限的规则生活着。

所谓的理性定义也只不过是礼仪式回避而已。
在宗教的名义下,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礼仪式回避和偏见。

自尊与人的成熟
那些只尊重不认识之人的人,通常也不会尊重他们自己。
那些自尊心极强的人,几乎找不到时间和精力去尊重其他人任何值得称道的行为。
对于不恰当的自我系统而言,最为脆弱的支柱之一是一种贬低他人的态度。贬低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蔑视”自己,别一个部分是大量的否定操作。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十分苛刻或对同伴的某些过失十分严厉的话,那么,他对这些特点的缺点也会十分敏感,因为这些缺点正是他自己想要隐藏的。

成熟度越大,焦虑对生活的干扰就越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