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孩子们一起玩打水任务游戏,闹腾训练中心的老师要求他们,首先模拟出来整个“打水”过程,画出来大家一起沟通思考看看。
接下来孩子们会怎么做呢?
小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一个桶子,还要一个绳子,因为桶要放到很下面打水。这边好像有一个小塑料桶,长绳子不知道有没有。可要在哪里找水呢?桶下去怎么装水呢……
看着画好的打水计划线路图,另外一个孩子说:“你这画上只画了一个桶,水打上来之后还得要另外一个桶运呢。”
好吧,小民总结了下,目前整个打水任务中,我们现有的材料:1个塑料桶。我们缺少材料:5个桶子运水,一根绳子拎水。首要目标确定水源位置。
在大家一番查找下,终于找齐所有材料,水源的位置也确定了。为了方便大家知道水源所在区域,闹腾训练中心老师要求他们把打水计划线路图画下来。
“水源就在B4区一颗大树的附近呢,小民你画错啦。水源的对面有一架汽车。”小民马上把错误标记擦了,重新画上说“那我们可以从2路去打水,先去A1区有氧训练区的旁边,再到对面的大树打水回来。或者走B1区穿越生活技能区找到汽车旁边就是水源”。
慢慢地孩子们一桶一桶的打水,完成了任务。
中途中都还可以听到他们还在讨论,如何打水速度更快,2个人一起合作怎么样.......
1、“闹腾生存适能训练中心”生活技能训练区通过发布任务给孩子们,来提升儿童思考的深度,也能增进做事的计划性和条理性。
如何让孩子做事情变得“更聪明”?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回答是“通过中介活动”,他认为正如孩子通过骑车(工具)可以更轻松快捷地达到目的(处理物理世界的任务),孩子也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符号“来更有效地处理各类心智工作,提升思维效率。因此也称之为”心智工具“。
2、言语的表达能促进儿童的思考。言语表达包括自言自语和对话。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自言自语在孩子发展中扮演非常特殊且重要的角色。自言自语可以帮孩子自我调节、和自己沟通,或是引导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行动。文中民的自言自语“塑料桶现场有1个,长绳子不知道有没有,可要在哪里打水呢?在通过探洞区,又要爬山地方道路小……”。
孩子的自言自语相当于他的发声思考,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自言自语变得越来越简化或不完整,并逐步内化,再形成“内在的口语思考”和高层次的心智过程。
闹腾训练中心老师采用开明的管教方式,并把工作分解成许多的次目标,孩子自言自语时也会使用类似的表达,从而提高活动的熟练程度。对话和讨论能听到反馈和不同视角的观点,从而促进更多新思想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