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的某天,左小诅咒突然很流行,找来听听,觉得像傻子一样病态地嚎叫,并不觉着动听和美好,甚至有所抵触。
09年,又是某天,听到左小诅咒的这首《像孩子似的倾听》,突然鼻子酸了起来。随后找来的《乌兰巴托的夜》和《平安大道的延伸》也是丝丝入耳,弦弦扣心,至于广为流传的《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倒是没有在心里形成波澜。
对于音乐,每个人都能听出属于自己的心事,虽然可能与作者初衷有出入,但也正是这纷纷的夹杂着听者不同经历的解读,才让一首首名曲流转出美好。
就像有一段时间,自己喜欢肖邦的《小夜曲》,便深夜里听来听去,那里面平静地涌动着细腻、温软,仿佛一切都是浑然天成,感情也是,如一株暗夜盈香的夜来香。这其中难免不掺杂着一己的经验与情趣,或许还有期望,那听到的宁静之音、温和之音不正是自己所向往的境界吗?
或许,人最大的寂寞来自你看到了他人所看不到的某些东西,而孤独,则是你相信这世界上一定也有着和你一样看到某些东西的人,所以你寻找,但怎么也找不着。所以《圣经》上说:只有大信者能看到天国。可是,耶稣多孤独啊。
《像孩子似的倾听》意象缤纷,在乐器和歌词上都是。而正是这些时隐时现的意象,才最终发觉了其中一处又一处打动我心的情感。
开头的开头,一段大提琴,沉郁,低亢。我想左小的意思很明白,以大提琴的悲伤来奠定了整首曲子的基调。
但随后便有电音吉他的切入,大提琴暗淡了下去,电音吉他在此形成了一处嘹亮,带着明亮的嚎叫的感觉,透着阳光的味道,之后便一直贯穿整个曲子,并与大提琴相呼应成两大主线,即明亮的悲伤,而左小近乎病态的嗓音唱腔,则更是渲染了这种悲伤。这也是解开《像孩子似的倾听》里掩藏的情感的钥匙吧,我想。
这其中仿佛有个爱情故事。听着像废话,因为歌曲的高潮部分一直在吟唱:我爱你。
是的,左小的声音在此不断地重复爱这个词汇。
但有多少人懂得怎样说爱呢?
但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呢?
这是我的所想。
昨天看到一句话,好像是史铁生先生说的,儿时的小影院消失了,和爱一样,现在懂得爱的人都沉默了,剩下的是欲望和贪婪。所以,爱从来比我们看到的复杂,可又比我们想的简单。
《像孩子似的倾听》里,有两个很重要的意象:阿诗玛和雏菊花。雏菊花好像是左小的最爱,他在另外的歌里也反复用到。
阿诗玛,出自彝族一个动人的爱情传说,阿诗玛勇敢、纯洁、善良、天真,和喜爱的男人阿黑经过种种阻挠,终于以为获得了爱情的眷顾,但是最后还是被同样喜欢阿诗玛却得不到她的男人阿支用洪水淹死,并化成一座石像,千秋万载。
而雏菊花,则更是和爱有着牵扯不断的关联。洁白的雏菊花象征着幸福、纯洁、和平、美人,她的花语有一个即是:暗恋者送的花,寓意你爱不爱我?
所以,我开始明白了,左小在高潮部分反复吟哦“我想说我爱你,但是没有/但是我没有,说我爱你/我想说我爱你,但是没有/但是我没有,说我爱你”。
这其中的爱有多深沉、多坚韧啊。左小用两个简单而富有深意的意象,呈现出了一副爱而不得的悲伤表情。
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想爱而不能、爱而不得的故事更悲伤的呢?后来,开始想,为什么不取名叫《阿诗玛》,而叫《像孩子似的倾听》。
为什么呢?
莫非是因为谢天笑曾写过一首《阿诗玛》?
莫非是爱只存在于那个喜欢听你、看你像孩子一样唠叨个没完,而对方也像个孩子一样歪着脑袋听你唠叨这样的过程中间?没有心机,只有自由的平和。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