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时常觉得生活很无聊,而且越来越焦虑。
睁开眼,刷牙,洗脸,吃饭,工作,睡觉······每天的生活跟机器人一样,而机器人还不会觉得无聊。
别人做主播月入十万,玩得开心,挣得开心。
某个同学特别喜欢英语,每天叽叽喳喳,结果后来人家就去美国留学了。
又听说高中某书呆子同学,如今竟然自己写了小说,还特么成畅销书作家了。
朋友圈偶然发现高一时的同学发的一个状态,扛着巨大的摄像机,洋溢着开心的笑容,热衷于微电影的他现在竟然已经真的成了一位年轻的微电影导演,每天忙碌于自己喜爱的事情,快乐溢于言表。
2.
想要去改变,动身去做,结果······
打游戏觉得真是浪费生命,我应该做点更有意思的事情。
拿着英语四级证书,考了一次六级,没过,觉得证书证明不了什么,没有证书一样牛逼。
那去找本书看吧,翻来翻去叹息一声,现在的书怎么都这么浅薄啊,没意思,就定下了“读书无用”的定论。
曾经想要拍的一个微电影,想着没有设备,剧本不完善,就被扼杀在脑海里。
去旅游,还没动身就已经给自己浇了一盆冷水。旅游有什么意思呢?除了看看风景,能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看看图片。旅游景点肯定人特多,一点情调都没有,不去。况且,海南又这么热,去了还不得晒死,而且还要花那么多钱。
想到了去海边,拖鞋还没换上,就想到去海边能干嘛,像傻逼一样吹风吗?我不干。
3.
生活本是充满乐趣的,只是我们强行加了一个灰色的滤镜。
悲观情绪的面具下,伪装着一颗每日焦虑的心,二十多岁本是事业心较强的一个阶段,可是,也是最迷茫无助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没有固定的社会人脉,没有老谋深算的头脑,对一切都看得简单,遭受几轮打击后,就觉得自己所做的种种努力都是徒劳无功,因而觉得生活中的各种活动都是对生命的浪费,因为它们不能带来直观的利益。
我们常常为前途焦虑,为生活焦虑,有些时候又不单单是为某一件事而焦虑,而是因为焦虑而焦虑。我们担心的是焦虑情绪本身。是啊,我又焦虑了,怎么办啊?要不要问问别人怎么才能不焦虑啊?
我们关注的重点本身已经错了,拿到的药方治标不治本。暂时消除了焦虑的情绪,但真正让你焦虑的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过段时间等你缓过神来,又会重新陷入焦虑状态,觉得世界枯燥乏味,从而我们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4.
怎么才能跻身良性循环呢?
首先找回认真对待生活的态度,学着专注地做一件事,不要考虑那么多。
当你认真去做一件事情,付出感情,我想你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如果你只是浮光掠影地应付一件事,有可能做着做着就觉得无聊不干了。想要认真地做一件事情,付出时间是必要的,你需要花点时间去了解更详细的内容,只有通往更深层次的阶段才能享受到这种很私人化的快乐。比如你想去学下围棋,我想花点时间去了解围棋的历史,围棋的高手有哪些,围棋的现状,应该是很有乐趣的,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围棋的知识,会更有意思。当我们一直停留在某个阶段的时候,很容易就会疲倦,感到没意思,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查找了解相关的知识,慢慢提升自己的境界,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就不会轻易放弃了。
其次,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在我看来,一定要建立在专注的基础上来发展,如果只是随便玩两天,那还是算了。
兴趣爱好是我们接触某一类事物的最基础的行为。首先要有一定的好奇心,只有某件事情对你很有吸引力,你才会进一步去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比如跑步,你都没坚持过一个星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说跑步太累没意思,那么你去问过那些热爱跑步的人为什么他们能坚持了吗?他们跑步时有没有什么独门秘籍?每天跑多少合适?
最后,学会体会细微的变化,感受不一样的快乐。
有些时候不是没有进步,而是你直接用大眼筛给过滤掉了。再小的进步都会给你带来成就感,也可以继续为你提供迈出下一步的动力,所以,不要忽略那些小进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啊。比如学习书法,今天就练好了一个点,有的人可能觉得太失败了,一天才练好了一个点,这得练到什么时候啊。不要渴望一口吃成大胖子,这个练好的点用在你的书写中那就是画龙点睛之笔啊,对不对。
最最后,再总结一下,专注、开放的心态、感受细微的进步,偶尔给大脑和身体放松一下,生活真的可以轻松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