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情性
3.1 必要性
3.1.1 情绪与情绪的存在都是必要的:
3.1.1.1 功能性
3.1.1.1.1 愤怒能够调动能量
3.1.1.1.2 恐惧会令人寻找安全,躲避危险
3.1.1.1.3 痛苦会使人的身体与心理有保护功能
3.1.1.2 对立统一性
3.1.1.2.1 任何情绪与情感都有必要性,都是对立统一的
3.1.1.2.2 痛苦与快乐是事物的两面性
3.1.1.2.3 痛快,痛了才懂快乐。
3.1.1.2.4 唐登华老师著作《与烦恼相处》
3.1.2 两类烦恼:
3.1.2.1 客观的(必然的)
3.1.2.1.1 人生的几大悲哀:少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妻。
3.1.2.1.2 不能接纳客观痛苦带来的情绪的话会导致精神失常。
3.1.2.1.3 案例:“失眠专家“,十多年的失眠,想尽办法治疗,最正确的方式是不吃安眠药。解决办法:接纳你的失眠,给失眠写一封投降书。结果,睡着了。
3.1.2.1.4 安眠药会导致依赖且失效,导致越吃越多但越无效。
3.1.2.2 主观的(自找的)
3.1.2.2.1 认识客观的烦恼,主观上进行管理,培养情商。
3.1.2.2.2 情商高的人不是没有烦恼,而是用怎样的态度来应对烦恼。
3.1.3 悲剧的意义:人需要快乐,也需要痛苦,通过悲剧感受别人的痛苦,哭过后会懂得珍惜
3.1.4 没有不应该的情绪和情感
3.1.4.1 客观的悲伤情绪必须发泄出来,如果麻木没有感觉,必须进行危机干预。
3.1.4.2 在地震中不知道悲痛的情形,都必须想办法调动情感,让情绪发泄出来。
3.1.4.3 再坚强的人都有脆弱的权利,客观事物带来的悲痛必须发泄出来。
3.1.5 精神垃圾筒
3.2 两极性
3.2.1 两极性
3.2.1.1 正性:喜、爱、满意、欣慰
3.2.1.2 负性:悲痛、惊恐、焦虑、厌恶、羞愧、愤怒
3.2.2 两极性的相对性:不同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三个影响因素
3.2.2.1 认知方式:
3.2.2.1.1 看问题的角度,是心理治疗的着眼点,例如利弊相融、福祸相依、“塞翁失马”、“失败是成功之母”,无一不具。
3.2.2.1.2 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例如人人需要健康,但若真的人人都健康,那地球将会承载不了越来越多的人口,从而爆炸。
3.2.2.1.3 快乐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心态:考试成绩(有人失落有人满足)、半瓶酒(有人庆幸有人叹气)、天气(有人开心有人埋怨)
3.2.2.1.4 挫折教育的推广原因:现在的青少年缺少从失败和挫折中成长的机会。
3.2.2.1.5 认知方式是认知行为学的基础。
3.2.2.2 心境:抑郁障碍
3.2.2.2.1 心境是情绪的底色和背景。
3.2.2.2.2 抑郁症是典型的心境障碍,因为放大了负性情绪。
3.2.2.3 调整预期 :
3.2.2.3.1 乘号后面的是成功系数。期望越大,成功系数越小,痛感越大,失望越大
3.2.2.3.2 劝人时,如果劝人降低期望值,知足常乐,是没有效果的。
3.2.2.3.3 知足常乐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健康的标准是不知足还常乐。
3.2.2.3.4 强迫症是追求确定性的变态症。
3.2.2.3.5 应对变化的积极心态读物《谁动了我的奶酪》
3.2.3 两极性的矛盾性:同一人对同一事物可以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是心理病理的温床,与欲望的矛盾性有关。
3.2.3.1 两种相反的体验同时存在,与欲望的矛盾性有关。
3.2.3.2 例如:
3.2.3.2.1 美味VS花钱:欣赏美味的同时,顾虑花了很多钱。
3.2.3.2.2 欣赏电影VS花时间:欣赏电影的同时,觉得看电影浪费了很多时间。
3.2.3.2.3 上大学VS玩游戏:心里想上大学,又觉得在大学里失去了很多玩游戏机会
3.2.3.2.4 离婚VS面子:心里想离婚获得自由,又担心离婚没面子
3.3 动力性:情绪情感能给心理活动提供能量,了解客观性,进行主观管理。
3.3.1 对行为的驱动作用,极端会失控,学会相处(回避、过程性),层次越高越持久
3.3.1.1 驱动力层次越高越持久:情绪----情感----理想----信念
3.3.2 对感知的偏差作用:心理上的,例如疑邻人盗斧。躯体上的,例如高兴时会忽略危险。
3.3.3 对欲望的加强或阻抑作用:化悲痛为食欲,或化悲痛为逛街。
3.4 发泄性:
3.4.1 能量的蓄积:心理咨询师鼓励来访者哭出来,释放蓄积的情感能量。
3.4.2 情绪的心理表达的六个层面:
3.4.2.1 向自我表达:
3.4.2.1.1 通过自我意识自我觉察,认可自我情绪的客观性,这一点并不易做到
3.4.2.1.2 遇到事情时,一般人会关注引起情绪的事件本身,实际上应该把重点放在情绪的觉察上。
3.4.2.1.3 觉察自己的心情,每天做天气预报:
3.4.2.1.3.1 观察我们的观察
3.4.2.1.3.2 感觉我们的感觉
3.4.2.1.3.3 思考我们的思考
3.4.2.2 向他人表达
3.4.2.2.1 中国文化宣扬的羞耻感使得向他人表达比较难:男人必须坚强,女人要知耻
3.4.2.2.2 英雄不应有情绪反应?有害怕才是正常,有害怕仍然成为英雄才是真英雄。
3.4.2.2.3 越有地位的人越不敢表达脆弱,所有的心身疾病都与情绪有关。
3.4.2.2.4 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健康。
3.4.2.2.5 可以向亲人表达,因为你即使不表达,亲人也能感知,所以还是坦诚表达自己的伤痛或脆弱的情绪,有助于情绪的宣泄。
3.4.2.3 向环境表达:
3.4.2.3.1 方式 :散步、旅游 、亲近自然
3.4.2.3.2 不鼓励:工作无边界,5+2,黑加白
3.4.2.3.3 不鼓励: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3.4.2.3.4 鼓励:带薪休假,放松自我
3.4.2.4 体验的表达:
3.4.2.4.1 方式:休闲、娱乐、博击、读小说
3.4.2.4.2 业余生活越丰富,情绪宣泄渠道多,心理健康有保障
3.4.2.4.3 话题:四川余震期间,到处打麻将。四川人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所以心理承受力比较坚强
3.4.2.5 升华的表达:
3.4.2.5.1 升华伤痛情绪为服务社会服务人类。
3.4.2.5.2 增加建设性动力
3.4.2.5.3 家庭不幸,通过努力工作排解伤痛,还可以进行艺术创作。
3.4.2.6 生理表达:哭泣,眼泪有毒,需要排毒
3.5 过程性
3.5.1 产生情绪后,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复。
3.5.1.1 理解负性情绪过程性:焦虑、恐惧、悲痛、失恋、愤怒
3.5.1.2 正性情绪的过程性:喜欢、爱、幸福
3.5.2 过程性中存在对称升级,例如:别人骂你一句,你要回骂两句。
3.5.3 解决方式有:冷处理、停顿疗法、拖延法
3.5.4 停顿疗法:打孩子、摔东西、离婚
3.6 非理性
3.6.1 不可控的情绪与情感:
3.6.1.1 例如:第一次当众讲话、第一次求爱、不该失落的情感、小孩哭闹
3.6.1.2 客观上理解,主观上管理。孩子不合理要求之下的哭闹,允许情绪发泄,但不同意不合理的要求,温柔的拒绝。
3.6.2 行为的冲动性:情绪越高,冲动性越强,学会与人相处,提高情商。
3.6.3 对理性的损害性:
3.6.3.1 受情绪影响大的人,不能中立
3.6.3.2 因情绪的冲动性,会影响正常的判断。
3.6.3.3 在重大情绪(不论正性负性)的影响下,不宜做重大决定 。
3.6.3.4 愤怒、恋爱
3.6.4 病理情绪影响更重:焦虑抑郁
3.7 转换性:向其他的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转换
3.7.1 感知觉:意识水平出现分离症状:失忆
3.7.2 欲望:情绪不好时,通过满足食、性、购物方面的欲望进行转换
3.7.3 情绪之间:抑郁与愤怒,互相转换。
3.7.3.1 归因为自己时,产生抑郁
3.7.3.2 归因为他人时,产生愤怒
3.7.4 躯体:各个器官系统(注意阴性的转换,导致遗忘、失音等)
3.7.4.1 检查不出问题的病理都是由情绪造成,称为心身疾病。
3.7.4.2 例如:
3.7.4.2.1 压力大会导致头痛头晕
3.7.4.2.2 失恋会导致肠胃不好
3.7.4.2.3 心情不好导致胸痛胸闷
3.7.4.2.4 抑郁会引起肩颈椎疾病
3.7.4.3 心身疾病是情绪躯体化,需要用暗示治疗法进行治疗。
4 欲性:无欲则刚,欲望是人的弱点
4.1 生存需要
4.1.1 食欲: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第一层
4.1.2 性欲:
4.1.2.1 种族繁延/繁殖是生命的智慧
4.1.2.2 所有与生存/繁延有关的活动都会产生快感。
4.1.2.3 过分性压抑来源于压抑的性文化。
4.1.3 安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第二层
4.1.4 发展
4.1.4.1 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需要更多的爱和更多的繁延的机会
4.1.4.2 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欲望,这是人的本能欲望。所以要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任务。
4.1.4.3 请收起你们想掌握世界的欲望。请用动机来激励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去发现更多的美。
4.2 情绪体验的需要:没有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生存意义,仅仅是为了追求某种情绪情感的体验,将是人类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心理学的实验。
4.2.1 情绪体验的实验:笼子里的猴子,踏板,电击愉快中枢。
4.2.2 以下的体验方式是纯属体验,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没有意义
4.2.2.1 吸毒
4.2.2.2 酗酒
4.2.2.3 嫖娼
4.2.2.4 病理性赌博
4.2.2.5 游戏:为了满足好奇的、不确定性的体验需求
4.2.3 物质文明高度智能化之后,人类将何去何从。
4.3 生存加体验的需要:商机:生存+体验开发项目的潜在市场
4.3.1 爱:基于性欲,升华为爱
4.3.2 美食
4.3.3 爱与尊重:得到尊重后有利于案例,也是一种体验,体验到被尊重/被认可。即所谓的好为人师。
4.3.4 运动与竞技:强身健体,输赢以及胜利感的体验。
4.3.5 文学艺术与审美:从他人的人生中学习,满足学习欲望,体验别人的人生。
4.3.6 价值感:离退休人员的返聘的社会价值体验
4.3.7 自我实现(完美的生存与体验):通过灵感进行创作,体验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