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 现在
舒婷在“致橡树”中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仿佛永远相离,却又终身相依”当年的我接受不了这种自强的姿态.那时的我,自卑,落寞,只想逃离那个金锁一样的家。红硕的花朵、英勇的火炬不适合我。我只是等待。“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是我的最爱。
这么多年过去了,所幸我没有放弃成长。我终于化茧成蝶,长成了自己喜欢的模样。我终于不再卑微地伏下身子等待与乞求,我长成了一株独立的木棉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狂风暴雨不能使我垂头丧气,冰雪寒霜不会让我心生怨恨,我感激这天,这云,这风,这四季,一切都是成长的养份。“
那时 今时
那时最喜欢六世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现在想来,只是一种逃避的心态吧。不用考试,没有烦恼,不必像神秀那般明明天姿不够,还要拼了全力“时时勤拂拭,不使染尘埃”。其时嗤以的鼻,现在都变成了虔诚的叹。我等普罗大众,天资不足又不愿洒扫修炼,只想一步登天,才是贻笑大方!慧能的偈,现已变成晴空的月,瞻仰惊叹,倒是神秀的偈,在岁月的磨砺中显出了柔和的光,如随手的灯,温暖,踏实,不离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