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性天生的生理结构设定,女性大多囿于言语的力量,在判断人的过程中,依赖言语,而忽略对真实行动的考究,将他人以声音、文字等单媒体形式所呈现出来的美好想象取代了现实生活的行动。然而大多数人又因为双方的想象空间差额,导致沟通上的断层代沟,免不了发生“交际车祸”。
之前为了创作听朋友的感情故事,看朋友眉飞色舞讲述了故事全貌,我说,你们的故事看似跌宕起伏,可是暧昧是在微信上聊起来的,靠近是在微信上聊起来的,表白是在微信上确定的,热恋是在微信上表达的,吵架是在微信上互斥的,分手是在微信上完成的,关掉手机,我甚至都没看到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呈现在他人面前的实例。
诚然,开始意识到人生不能只有好好读书,这几年我也是一直被好听的话泡着长大。性别优势决定着一个把自己收拾得不太寒掺的姑娘可以比较轻松地收获到一些赞美。可能是相当直白的,有可能是被诗意裹挟的,还可能挺走经典套路的,因为知己知彼,能做的大抵就是礼貌回应。
然而言语的杀伤性在于,它可能败于开门见山,但它却在润物细无声的战役里百战百胜。高中的时候我就见过一个很普通的男孩,用群发的温柔圈粉了我身边好几个女生朋友,我看着姑娘们仅是被不定期的嘘寒问暖而奉上了真心,看着她们都还笃信着自己是唯一。大概人们常说的甜言蜜语,莫过是这样的痴药。
毕业的这一年也算是人生中最载满善意的时光,安逸容易让人懈怠。但也只有我的好朋友一直提醒我,不用苦于辜负的愧疚。他人的付出,不在于言语的表达,而在于行动的呈现。当我们觉得某一些人对我们特别好的时候,也许一直也就是饲养着甜言蜜语。他们甚至不敢走出社交工具,接受真实生活的光合作用,切实地站在你身边,以血肉蓬勃的状态坦诚相见。我希望你喜欢我,不是坚持每天对我在手机上发着天气预报,说一千句我爱你,而是马上出现在我家楼下,提着两袋我最爱吃的薯片。
关掉手机,我们还能找到一群安心的伙伴出去走走、一个靠谱的人静静拥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