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从2w1h方面介绍认知失调模型,第二部分用该模型做的三个练习,第三部分是相关资源和我的思考。
什么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的理论,即当我们所做的事和所想之间存在矛盾时,我们会心理良心不安(简而言之,就是知行不合一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并将失调归类成这四种:
(1)决策后失调。当一个人必须在各有优缺点的两者间作出选择时,选择后易产生失调。
(2)强制服从失调。当一个人受外力影响而采取与信念相反的行为时产生这种失调。
(3)接触新信息造成的失调。一个人有意或无意地接触新信息可能使现存的认识受到威胁,从而产生失调。
(4)社会支持体系造成的失调。个人的认识受到群体成员的反对,或自己的群体成员身分要求接受新信息时产 生这种失调。(即少数派、边缘群体等)
什么原因导致认知失调?
一、态度和行为不一致。
二、不符合心理逻辑(注意:该心理逻辑不是客观逻辑。心理逻辑不一致常表现在这三方面:a、文化价值的冲突;b、新旧经验相悖;c、观念的矛盾。)
附:【决策后失调往往是由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导致的,强制服从失调、接触信息造成的失调、社会体系造成的失调往往是由不符合心理逻辑导致的】
怎么做才能让认知不失调?
一、改变认知(增加新认知、改变旧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
二、改变行为
三个练习
一、(认知失调-认知一致)面对看不惯的事物
●哪些事我看不惯?(认知失调)
最常见的是,我认为应该这样的可是却没有这样
●面对某些人或事,我为什么会看不惯?(认知失调)
不符合心理逻辑——我认为我是对的
●怎么做?(认知一致)
1、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我的目标是来......的,而不是来生气的。所有先不要急着看不惯,先把目的达成再说。
2、增加新认知:他没有照我觉得我应该的方式去做是不是有什么原因或苦衷。
二、(认知失调-认知一致)面对别人批评自己
●别人批评我时我什么反应?(认知失调)
当别人误会我时,或人身攻击时时,我通常或怒火朝天或辩解,就算认错也是很敷衍,但冷静下来后往往后悔当时的行为。
●为什么会心情不好?(认知失调)
1、态度与行为不一致:我是好的,而被批评都是不好的,强加到我身上我会变得不好,所以我要采取动让不好的变成好的。
2、不符合心理逻辑:新认知和旧认知相冲突
●怎么做?(认知一致)
一、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我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生气和辩解的。所有先不要急着生气和辩解,先把解决问题再说。
二、增加新认知:被人批评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
三、(认知失调-认知一致)调节情绪
●改变认知——找原因下判断,专横无礼的应该、以偏概全,杞人忧天,责备他人,非黑即白
●改变行为——转移注意力等
四、关于不生孩子
相关资源和我的思考
相关资源
认知失调理论与相对立的是的菲里茨.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但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过于简单,只是指出关系的方向。于是奥斯古德和斯南鲍姆提出一致性理论,这是认知平衡理论的升级版。一致性理论既注明态度的方向,又不同方向态度的强度,比起平衡理论更加可量化。
书籍:《积极达成-处理好情绪再处理问题》《认知心理学》等
我的思考
六十才耳顺,耳顺才知行合一,才认知平衡,认知平衡这词汇很美好,但很难实现。
后记:本文参考《积极达成-处理好情绪再处理问题》和《史上最简单的问题使用手册》,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