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又找到我说:“安安这次返校还是不愿意来。上一次返校,家长来送我正好接住她,把她送到班里去了。 这次她家长说,上车就哭闹不止,恰好她姑姑来了哄着去送,到学校门口不下车,没办法就跟着回家了。第二天又接着去送,吵打着才下车,在学校门口不进去。送到寝室又返回大门口,非得要你答应她,什么时间接她回家才行。”
孩子每次返校折腾,郭老师为此事费了不少神思。开始是哄着,然后是办公室谈心,接着是让同学和她约定一起来,有时在她返校时候操心接她······想尽很多方法。
为这件事,在这里做了一次咨询,希望能得到帮助。孩子说内心没有人依靠,我运用心理技术疏导后,孩子很开心地说可以的,在学校里也很愉快的。
这一次又是怎么回事呢?看到郭老师愁眉不展的样子,说班级里还有同学效仿,不能这样下去了。
孩子问题的背后,很大可能性和家长、家庭有关系。于是安安爸爸和妈妈来到了咨询室。
成长经历:安安从小爱哭,小学时候在行知学校上,2年级(8岁左右)开始住校。开始有一段时间,不愿意去学校,大概也闹腾了两三个月,突然有一天就好了。可能是老家的一个表哥也去了那个学校,两人关系比较好,以后很少说不去上学。您看,到了中学,我觉得她不适应,过一俩月就行了,你看看还是这样,每次返校家里都是鸡飞狗跳的。家的生意业务受到了影响,家里是鸡毛一地。
孩子在家里,总是找妈妈的事儿,不管做啥事,总是看着妈妈不顺眼。比如:在店里,妈妈照顾生意忙、累,安安就坐在凳子上,磕着瓜子,翘着二郎腿,还把瓜子皮乱扔一片,妈妈让她收拾,安安说:我以前也是这样,你不是不知道?看着我咋地?
妈妈说,那眼神厉害地不行。
妈妈说,每次接到她的电话,都可紧张,她高兴的时候我就放松轻松;她要是不顺心哭着,我也是提心吊胆地。
"你在内心对孩子是不是有点怯?“我乘势问。
“是的”妈妈说,难为情地低下头。“我也没办法啊!”
“她稍不如意,就要离家出走·······”妈妈又说道。
听着家长一席话,我心中有了初步的假设。于是,我拿出了小物件。
这是我在杭州学习,简快专业技巧高级班中的技术。它能把内在潜意识的东西呈现出来。
大多理性的人,内在的东西不容易暴露。所以小物件就是内心世界的外显呈现。
妈妈摆一摆,如图所示:
图示表明,安安第一,妈妈第二,爸爸第三,弟弟最后。成一条线。这个图包含的意义是什么呢?
首先关系错位。父母和孩子是一个铁三角的形式。爸妈在上面,孩子在下面。这样父母和孩子的爱的流动就顺畅。一条线的关系,家庭成员是在一个平面上,孩子的位置已经和父母一样的高了。父母的尊重哪里来?爱的流动怎么能顺畅?
这样的家庭关系,父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委屈难受,孩子更是胆大妄为。对母亲挑剔指点爱找事。
所以父母要回到父母的位置上,做好家长的角色。特别是妈妈。
妈妈连连点头称是。有了孩子,不一定就能做好妈妈的角色。妈妈也需要学习成长,陪伴孩子成长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从而走向成熟的人格。
你看看,你没有在妈妈的位置上,孩子长这么大,心理上一直都没有妈妈,她能有安全感么?在外面对人的信任感有如何建立呢?
妈妈看着如图的小物件,表情凝重。妈妈说,孩子从小学到现在都是住校,名义上的妈妈有,而实际上多像一个孤儿啊。孩子平时的电话求助,我如果能站着妈妈的位置上,去包容去支持多好;如果孩子遇到挑战的时候,我能稳稳地托住孩子多好。可是我没有也没能力做到·····
是的,孩子不愿意上学校,是在找妈妈。找到妈妈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在外边有安全感和归宿感啊。
家长努力成长,孩子快乐学习。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