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可以实现与自己对话——自省;
没有表达就没有抵达——分享;
是感悟宿命的必经之路——传道。
以下文字写于2014年6月15日的夜晚,一段倾诉现今看来依然历历在目。
不得不说的话
——与黑玛亚相伴的随笔
已经困得不行了,眼皮好重,中午沉醉在奥黛丽赫本风格的图书里,我终于把她第二次婚姻之后的经历读完了,由于投入而忘记了睡午觉,是玛亚的书与文字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不断去发现去了解那些代代相承的美好,比如说奥黛丽赫本,比如说杰奎琳,比如说安妮日记,比如说风格与色彩,比如说服装与心理,比如说《查林十字街84号》电影的经典造型和美好的寓意,那些遗失在风中关于文学关于精神追求的种子不断的生根发芽,这些是玛亚水的滋润浇灌下的结晶,
最早和玛亚的结缘是在当当网上,那段时间我得知考研失败,因为本来心中就知道理工科并不是我的追求,读研只不过是延续学生经历以便能在外语翻译方向赢取更多时间上一个台阶,以学历来换得更为心仪的职业方向,最后试一次,考上了就读,考不上就追求自己真正想追求的东西,所以在考研失败的难过和对自身能力怀疑的悲痛中我似乎有了一丝的解脱和庆幸。
我不算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孩子,中学时代几乎每一个寒暑假我都在补习班的课堂中度过,开学还没学的课程都提前预习,所以真正开学了课堂上再讲我就相当于再巩固一遍,比别人付出了两份的努力才得到的好成绩带我平安顺利的进入了一所还不错的航空院校,这么回头看,我真的只是一个天资一般的小孩,中学时代的努力是为了大学梦,更是为了挣回来我的赞助费,同时也是为了出一口气,好在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到了大学,似乎一切松懈了下来,家里没有再要求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自然放任自流,我回归了本性,没有预习,没有太多的热忱,没有了曾经的大学梦,有点麻木,有点被动,有点绝望,直到职业生涯规划课,我开始怀疑开始发问自己,我到底对什么有热情,发自心灵的热爱与向往,我想起了童年到初中的绘画,大段时间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在其中,水墨画,水彩画,素描,唯一没有接触的应该是油画了,或许那段时间培养了我对色彩,造型,韵味的捕捉鉴赏能力,形象思维想象的丰富或多或少在成年后的生活中有所体现;我想起了英语晨读,我可以坚持很久很久,我想起了在书店站着坐着靠着趴着看那些个世界名著、书虫系列的双语小说,我想起了散步、写东西、旅行、看电视等等很多,现在的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爱好,就是在紧张有点枯燥的工作之余关注黑玛亚O(∩_∩)O~,尤其是微信报道的最新活动,新品发布,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电影,音乐,还有风格色彩等服装形象设计的书籍,
文字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好比缓缓的水流,不急不徐,却又能恰到好处于无声胜有声的韧性化干戈为玉帛,好比随风潜入夜的春雨,细细密密地飘落于大地而润物细无声,一滴一滴,水滴石穿,一缕一缕,金玉可断,这种力量一点点积累下来,厚积而薄发,最终可以变成波涛,汹涌澎湃,好比黄河万马奔流,好比钱塘江大潮,水天一线,集天地之灵气,成百家之所长,最终影响世世代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玛亚老师的文字就有这样的力量,从最早通过当当网封面吸引而买来读完并分享给周围女友的《成就最美好的自己》和《让我发现你的美》,到通过电子图书馆下载到并且在生病时一边挂水一边津津有味读完的《有一条裙子叫做天鹅湖》(旧版)、《迷人是一件时光的盔甲》(旧版)和《平庸的衣服,不要碰我的身体》(旧版)、差不多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一点点打动了我,这是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这里让我变得更美好,同时也把美好发散了出去,
单位大姐住院了,我带去了塔莎老奶奶的绘本,因为玛亚课程上分享过的美好精神食粮可以缓解痛苦,有着坚强独立好好生活的信念。我在想如果好多年以后,黑玛亚老师的文字书籍和服饰是不是还会久远的留存下去,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安妮日记,虽然这些笔名后的真实人物已经溘然长逝,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的光辉依然传承下来,留存在当代人的心间,是文字记载了他们的思想,是文字跨越了多变的时代,是文字记录了平常人的喜怒哀乐,是文字反映了时代的取向同时刻画了最终的去向,这一涓涓细流可以引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美好,万事无不是心的写照,要让这个世界更美好,培养心灵的美好是关键。而黑玛亚老师以及其团队的工作产出,不论是图书、服饰、电影音乐等一切艺术表达形式的鉴赏,无不像一个美好的信仰深深的吸引着接近过它的人,只要你心存美好,都会在这里找到共鸣,同时不断扩大,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浅及深,我愿意相信如斯美好的黑玛亚品牌会像星火,只要坚持就会有燎原之势,因为她点亮的是沉静的,文艺的,知性的,智慧的,自律的女子,尤其是在这个利欲熏心的金钱社会,残存的人性更需要美好的力量才能走得下去。
由此我愿意支持黑玛亚的一切,虽然目前经济条件下我还没有消费玛亚的白衬衣,摆裙(稀饭极了),衬衫裙等这些思想外化的表达形式,但是愿意有机会在深圳时亲自去拜访黑玛亚工作室,哪怕只是走一走看一眼,南海意库那静谧祥和略带小资艺术情调的街道和街道边的树木就低声诉说了黑玛亚的价值取向,有句话叫做酒香不怕巷子深,或许就是这个意思吧,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刚刚好,
我愿意追随这些经典款式质地良好的服饰,愿意抽出空余时间写这篇文字参加这个征文活动,我付出时间、思索、探寻和关注,这同样是精神层面的支持,也是我能做到的也乐意做的,而玛亚反馈给我这样一个二十五岁女生不仅仅是穿着打扮上,更多的是心灵,关于做人,做女人,做一个美好女人的言传身教,让我在耳闻目染间,发现自己的不完美,学着接纳自己,一点点完善,一点点蜕变,成就更美好的自己。
也许是机缘凑巧,儿时开始学习英文时候,觉得K-A-T-E四个字母好拼好记,我拿来做自己的英文名,而玛亚老师写过在文集中写过《那些叫做凯特的绵羊》,其中提到凯特希伯来语是纯洁纯粹的含义,同时还有会飞的绵羊的典故,结合着《披着羊皮的羊》一起看,这两篇文章告诉容易情绪失控的自己要修炼心性,沉得住气,努力过后要温顺地认命,才能爱上自己力所及的美,而不是看别人怎么好自己也想要,贪婪越多失去的越多,佛语人生三戒“贪嗔痴”,舍弃不是自己的,才能拥抱属于自己的,持守自己的风格并且知足,这或许就是认命吧,尤其是在纷纷扰扰的商场百货中,在快速消费品花花绿绿的时尚海报中,在琳琅满目的模特渲染中,黑玛亚的教育犹如定海神针,教会我守住自己。
特别喜欢看成就最美好的自己,书中讲述形象设计的每一步,其中有一个衣橱整理,有意思的是我专门挑周末自己做了好几次,也发动舍友做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半年的时光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做到位,或许就是贪嗔痴的愚痴吧,明明清楚很多衣服是不适合自己的,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舒服的,但是做的时候又放不下了,这也许就是需要形象设计师帮助的地方,因为衣橱整理我还参考了不少书,《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法》、《断舍离》、《不持有的生活》好多这一类型的,甚至发现了网上报道还有衣橱整理师的职业,像专家给医者把脉,比自己给自己治病来的有效,也许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尤其是有专业服装设计形象设计的从业者的把脉,在整理衣橱的过程中,树立起衣橱主干,保证主干都是高质量的适合的可以互相搭配的,从各个角度看来都是好诱人的事情,现在发现整理衣橱就是个要知行合一的事情,知容易,行不易,趁此次征文活动,我希望能获得这些帮助,或者就当许个愿,留存一个梦想,三十岁的时候攒银子去做形象设计。
书里提到二十多岁是个可以任意尝试的年龄,三十岁开始管住自己的形象就可以了,这是个悖论吗,如果这么说二十岁就不需要衣橱整理了吗,那衣橱的准则是什么呢,难道二十多岁就应该是读书的年龄,就像老师说过的二十多岁读书可以终身受用,美好气质的养成,不能二十多岁就开始形象设计么,是不是定位了就容易陷入固定模式,不利于突破,这是一个困扰我好久的问题,也是我衣橱整理总是受阻的一个原因,望借这次征文活动得到玛亚老师的真知灼见。
罗伯特清崎在他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里写到不要为钱而工作就可以得到自由,或许为一份热爱的事业投入就可以得到超乎想象的财富而获得真正的自由,为获得自由而欢呼,为创造美好而鼓掌,祝福黑玛亚越来越好!
现在的我已经实践了基本的衣橱断舍离,还有进步的空间,关键是我实践了自己设计衣柜空间,合理划分并使用工具辅助,一目了然,相对井然有序,找东西很便捷多了……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兴趣,请关注我的后续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