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吃粽子,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似乎都有这样的传统,但粽子口味需求却不同。如同北方人喜欢吃面,南方人爱吃米或粉一般。
清楚的记得,我第一次带父亲出来打工,也是他平生第二次来南方打工的那年端午。
我们当时一起在泉州晋江的小鞋厂上班,他作为杂工,我作为普工。
端午节当天,厂里放了一天假,给我们每一个员工发了五个粽子和两瓶饮料。
因为我一直在福建打工,自然知道福建人的一点爱好。比如他们喜欢吃海鲜、米粉、面线等,口味上比较淡,端午往往喜欢吃肉粽。
对于肉粽的口感,我曾经有领略过,总觉得过于油腻。一闻着那个味,真的来自心底的不喜欢,自然不愿意吃,往往扔垃圾桶里或者送给其他同事吃。
当这一天发了粽子,我自然而然地以为久居故乡中原的父亲,肯定也不喜欢这种闽南风味的肉粽,就把我自己的几个肉粽送给了其他同事,免得不喜欢吃而糟蹋了东西。
同事看到后,甚是不解地说。
“厂里每个人都发了,发给你就吃啊,傻吧,哈哈”
“我真的不喜欢吃这种肉粽,连动都没动,就算替我吃了,免得糟蹋了就可惜啦!”我把那个装粽子的塑料袋一股脑地塞给他说。
没一会,父亲高兴的像一个孩子,咧开嘴,把脸上的一层层深深浅浅的皱纹都一下子抚平了。拎着粽子和饮料过来问我。
“这厂里过端午还发粽子呀!你没发?等会你拿回去吃!”
我平淡的说。“这老板可能(聪明的方言)的跟啥,几个粽子两瓶饮料能花多少钱?还不如给员工一人发一百块钱福利来的实在,想吃啥还不能自己买啊!再说这肉粽,没啥好吃的,不如咱老家那种红枣蜜粽好吃,我都送给同事吃啦!”
“不好吃?我还没吃过,你要不吃等会我拿回去自己尝尝,尝尝这福建口味!”父亲笑着说。
等到那天下班,回到住的宿舍后,父亲迫不及待地把电锅里加上水,放上粽子开蒸。没有任何期待的我,还是习惯性地翻看文章,编辑文章,做着浅薄的文字梦。
不知道过了多久,父亲拿出锅里的肉粽,一边轻轻地解开粽子的外绳一边叫我。
“粽子好了,你真的不想吃么?”
我不假思索地说。“好了,你就吃呗,我又不爱吃那东西!”
耳边听到他吃了粽子后,还似乎自言自语地略有埋怨地说。
“福建这粽子怪好吃啊,还有好几块五花肉,蛮香的呀,哪里不好吃啊!你真憨,把粽子给别人吃,早知道全部拿回来我自己吃,可惜啦!”
我抬起来头,看着一脸幸福满足的父亲和他手里被粽叶包裹的闽南肉粽,平和地开玩笑说。
“我是吃过一次,觉得这种粽子太过油腻,不甜不咸的,吃不惯,你要觉得好吃,要不我去那同事宿舍里把粽子要过来?哈哈。说实话,这东西不好消化,你肠胃又不大好,即便再好吃,也不能多吃。天又热,放的时间长了就变质了,还不是一样糟蹋了,还不如送给同事,做个送水人情!”
父亲点头听着我的话,一边嘴里咀嚼着一个个肉粽,一边满足地直说真的好香,好吃,好吃啊!一下子吃下去三个粽子,还吃了两碗白菜面条,并把剩余的两个放到第二天当早餐吃,还可以省两个馒头钱。
这点闽南肉粽的小事,真是让我料想不到的。看来不管南方还是北方中原,对于这种口味追求,没有任何绝对的如何,只不过是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绝对性。比如我,就是绝对不爱吃米粉、肉粽、汤圆一类,不过也分场合,如果在公众场合,即便再难吃,为了顾及面子,也会勉强吃下去。
随后的一段日子,父亲经常需要用叉车拉货、搬货等,遇到拉不动或搬不动的时候,那同事也会帮他拉一把,推一把,有啥好吃的也会拿给父亲尝一尝,不过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