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科学就是分科的学问,分得越来越细,理清其中的逻辑和规律,通过不断证实证伪和归纳的方法加以完善——这样的过程推动了我们整体文明的进步。作为人类,我们最引以为傲的是所拥有的意识——能够思考、可以制造概念,正是以此,我们才站到了生物链的顶端,可以创造一个适合我们自己生活的独特世界。所以,意识太伟大了,乃至于我们都无法说清。
换一个角度,只从神经学和生物学的方向看去,问题是就迎刃而解了——其实我们所拥有的意识并没这么了不起,是一步步进化迭代的结果;我们天生已然进行过“系统硬编码”,后来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在“升级固件”。这个精彩的视角便贯穿了整本《贪婪的大脑》。
作为剑桥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同时也是认知与大脑科学研究中心资深专家的本书作者丹尼尔·博尔,对于意识的解释就带上了独特的“科学”味道。不同于哲学的理解,博尔认为:我们具有独特意识的观点,与人类进化的过程相一致,是技术与进化的发展最终产生了人类大脑,从而拥有了丰富多样的意识,有独特的信息组块能力,能够发现自然界的深层模式,创造技术成果,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方便。而整本书的脉络也依照着这样的逻辑,从最根本的生物性开始进行推导,展现的是物理上的大脑本质——我们的意识不过是在这物理基础上发挥了一点点作用而已。
我们的很多行为在我们出生时已经被固化,那是一代代基因留下的印象。我们不能超越那些岁月留下的痕迹,这方面有很多常识值得被记住。比如热衷高热量食物,在于我们一代代的祖先前辈都历经过忍饥挨饿的匮乏环境,对积累热量有着本能的热爱;又比如对蛇的恐惧远胜于汽车,因为汽车发明至今没多久,还没融入基因的记忆中。同样的,我们之所以有大脑,是因为像单细胞生物和病菌等通过体验来学习的方式成本太高,若能只通过信息互动进行判断可以省时省力大降成本——于是,就有了大脑这么一个重要的器官。大脑的进化也是先爬行动物、再哺乳动物,最后也是最外面的才是人类自主的部分——这样的进化过程随着需要运算更多的信息的需求而来,而为了更好的运算信息,我们学会并熟练了构建各种信息模块的能力,自此,才有了我们独特而又日渐发达的大脑。之所以是我们人类进化到了这一步,只能说是一种巧合、一种演进的需要而已。
这么一来,原本看似神秘而神圣的意识变得如此简单,而事实上这还只是大脑很小一部分的活动——通过相应信号传输实现了这样的结果而已。分解到了这一步,很多事豁然开朗:比如学习,由于我们需要避免大脑对量的消耗,所以更热衷于寻找规律和关系——这便是我们的组块能力,而一旦形成组块,我们就可以随意的使用这些组块去开拓新的未知领域。这推而广之,其实可以解释我们的认知习惯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进化体系: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进行组合,然后在组合之上创造新的基础,再组合……人类之所以发展至今,全都源自于想象的共同体,这都是从一个个思想的组块中构建起来的。
由此,小到具体学习技能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元知识”,即能生产知识的知识,在熟练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造——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搭建好工具才能创造世界。比如语言、文字、走路、汽车驾驶等技能,都是“元知识”,学完后都可以延伸出很多,而高级如编程、机械修理、绘画、乐器等等也是这样,所谓一通百通就是这个道理。
而往大了说,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也顺应着这种进化的方向:让身体的每个部分能通过神经建立系统联结、让传递信息的神经束能触发神经束、让思想能激发思想并淘汰不必要的内容——看看我们正在迅速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云,可以实现数据验证数据的区块链技术、不断强化的虚拟现实、正在不断发生的跨界效应……一切都在按着这个逻辑演进着。人性是物性的绽放,人道是天道的赓续,我们整体都在沿着我们自我演进的方式去创造和发现着世界,这时候,不妨把咱们自己想象成一个神经元、一个细胞,甚至真的只是“会思考的芦苇”,可能更容易看懂时代的趋势。
这是一本相当通俗的科普读物,笔法简练,提供了大量值得学习、运用和牢记的常识性知识。尤其是这种科学的态度和更加简化的视角,让人着实眼前一亮。认识我们的思想,不妨从认识大脑开始,倘若看清了我们进化到今天的路径,也有助于推演出未来的可能性。发现趋势,完全可以从认识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