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开好家长会,老公拿回一张“优秀管理员”的奖状,等了很久的儿子从沙发上一跃而起,欢喜得不行。不过老公随即说:“其实大家都有的,哦对了,老师还表扬了几个同学,不过没有点名表扬你,当然,你也是很棒的。”
然后,儿子就哭了。
他刚刚分明那么高兴,转眼间就被击溃的一败涂地。
怎么说呢,这虽然算不上“言语暴力”,却成了孩子心里最柔弱的“创伤”。
老公有些抱歉,忙解释道:“我不是觉得你不好,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更好。”
可是没有半点安慰效果啊。
我发现一个问题,在亲子关系上,“巧舌如簧”有时候挺必要的,尤其荣升父母后,我的“情商”在中年时期得到了良好的“发育”。
比如我脾气挺急躁,有时候实在看不过去就会拿出家长的威严“吼”上一声,效果不错,但我也自知这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于是我的检讨也来得很及时:“不好意思啊,我刚才太激动了,你也知道我是‘暴脾气’嘛,虽然我骂了你,但我是最爱你的,我们还是最好的朋友,对不对?”
然后再跟他分析,讲道理,既安抚了他又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关键是他觉得“我和妈妈是最好的朋友”这句话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这让我觉得“育儿”真是一件有套路的事情。
我上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女同学有先天性的“鱼鳞病”,倒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有些影响美观。尤其夏天露出胳膊和腿的时候,总有年幼的孩子对她指指点点。
这个女孩起先是害羞尴尬的,后来有一天,她煞有其事的告诉我们说:“我妈说我以前是美人鱼,你们看这些都是鳞片留下的印记。”她挽起袖子给我们看,心有释然。
这位妈妈“善意的谎言”真是让人蛮暖的,其实没过几年,那同学就知道这是一种病,但那时候的她已经能够坦然面对了。
还有我家邻居的小儿子,一边眼睛弱视,戴一副眼镜,有调皮的玩伴叫他“四眼田鸡”,有段时间他很自卑。
后来没过多久,他又恢复了天真调皮的笑颜,原来他爸爸告诉他:“别看你现在是酷酷的独眼侠,长大以后你是要变成超人的呢!”
我真心很佩服这些父母温暖的“想象力”,我把它解读为另一种形式的鼓励。
有人说,一味鼓励小朋友就一定好吗?
确实,凡事适度最好,尤其是鼓励的方向更需把握。
比如说:孩子考试得了100分,需要鼓励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为这100分付出的汗水和毅力。同理,如果他付出了心血最后得了90分,还是需要我们重视、肯定和鼓励,无所谓成功和失败。
再者,任何教育策略都是有条件的,鼓励教育也是一样的。
也许我们以前对于规则限制的部分提得比较多,甚至专注于挑刺与惩罚教育,给孩子制定了很多的“不行”,导致现在的教育思潮迅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的赞扬鼓励。
其实在任何一本教育的书籍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单纯靠赞扬鼓励就能培养出孩子的优秀心理品质的,如何给孩子约束规则,如何对孩子的言行进行引导和塑造,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技能。
所以,我们要有“套路”地鼓励,既让人感觉温暖,又不至于让他失了方向。
突然想起前几天回家,拿着新画的画跟我妈炫耀,我妈马上“无原则”表扬我,各种溢美之词,夸得我都不好意思了。其实我都这么大了,早就能分辨真真假假的“鼓励”。
但是港真,当你在意的人对你肯定的时候,一定能让你心生暖意,徒增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