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要事第一的方法论。
目标的威力
我自己是深有体会,有目标和没有目标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同。不过,设定好目标也是需要花费心思的,否则,目标本身会给自己带来痛苦。最常见的两个:未达到目标对于自己的诚信和勇气的打击;有时实现目标给自己带来毁坏性的结果。我们可以假想自己有一个“个人诚信账户”,而每一次成功完成既定目标之后,都相当于向这个账户里面存入“诚信”。如果在设定目标之前,仅仅是基于幻想(比如新年之初给自己定下不吃甜品的目标),那么很有可能这个目标是实现不了的,一旦目标实现失败,则相当于从“个人诚信账户”中提款。至于第二点,在设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确定目标是基于生活中正确的大方向,不要实现了目标,却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又或者损失了更加重要的东西。
运用我们的四项人类天赋来帮助我们设定目标。创造性想象力可以超越经验设想目标,而独立意志则可以超越外在环境帮助我们做出选择。良知可以使自己遵循目标和原则的指向。思考三个问题: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什么”指向了目标;“为什么”说明了设定这个目标的原因,也是我们完成目标的动力;而“怎么做”就是坚持原则前提下的方法论。总结起来就是:为了正确的理由、以正确的方式来做正确的事情。最后,自我意识让我们培育诚信的品德。确立目标的时候当然不能凭借幻想天马行空,但也不能自甘平庸。目标设定之后,问问自己,这样的目标是“好”还是“最好”。
那么要怎样才能确立并实现基于原则的目标呢?上面给出了依据(正确的理由、正确的方式、正确的事情),这里给出具体做法。首先确立长期的“背景”目标。无论是生活还是成长,总是一个长期过程,那么放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不会使自己的目标有失偏颇(可以有效避免上文提到的第二种伤害,不会因为坚持计划而对自己重要的朋友受伤住院不闻不问——背景变化了,重要的事情也变化了)。在长期的“背景”目标指导下,可以建立一种开放性的联系,让自己的各个角色能够融洽于生活之中。第二,给自己列出一个“也许”的清单。顾名思义,当有一些事情在脑海中产生的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先把它们记下来。不过,这并不代表它们就被放在了第二想象中,这些事情是否需要做以及什么时候做,可以等有时间之后,思考决定。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突然出现在头脑中的事情而打乱自己做事情的思绪。最后一点,确定一周的目标。
正如学习开车一样,如果我们紧盯着方向盘,那是无法把车开好的。同样的,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在“每一天”上面,那么很可能又会落入不断处理紧急事情的漩涡之中。而使用“一周”作为基本单位,则要好得多。有效的周目标有五个特征:它们来自我们的良知;通常是第二象限目标;反映了我们的思想基本需要和能力;是我们关注的焦点(集中焦点做事情才能让收益最大化);要么是决心,要么是专注(决心要做的事情是不会受到外界影响的,而专注于事情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也许,目标会发生改变,但是,发现“更好”的目标是改变的唯一原因。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承诺变得比情绪更强大的时候,自信和勇气就建立起来了,可以让我们持续地螺旋向上成长。
一周的前瞻
确定以“周”为目标设定单位,还有一个原因:自我领导的专门技术就是知道什么时候以效能最高的方法来集中自己的努力,那么“一天”就显得太短,没有办法“集中努力”。对一周的目标进行前瞻,关注三种“运作性洞察力”。第一,平衡的自我更新。自我更新计划时,要留出时间让自己修整和反思。第二,整体——部分——整体。从整体出发,再到具体部分,最后回到整体。这样我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可以达成协作增效。简单来讲就是看看能不能把几件事情合并完成(看新上映的电影和陪朋友可以合并成陪朋友一起看电影),这样也提高了生活的效率。此外,因为可以清楚各个角色之间可能出现的对彼此的负面影响,进而可以消除人为的障碍(家庭和工作之间不要树立一堵墙)。第三,背景下的内容。“背景”即前提,离开了背景,事情的优先顺序可能变化。这里面有一点改变了我的想法:我们是在给优先的事物安排进度计划,而不是给进度计划上的事务安排优先顺序!所以,为了尽量减少优先事情被干扰,可以预设时间区,给高度优先的事情设定固定的时间段,那就不会没有时间处理了。另外,也要预留准备的时间,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并不是马上就可以做的,可能需要一些准备工作。
前瞻培育了平衡和洞察力,提供了框架,让我们时时刻刻在决定生活中哪些事情应该放在首位的问题上做出有效的抉择。而坚持做就会让生活变成个人成长和持续学习、改善人际关系、有所贡献之间的成效卓著的循环(借用作者的表述,实在找不到更好的表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