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法,为《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六术”之一,后于道家逐渐发展为内丹导引术。其中,“导”指“导气”,导气令和;“引”指“引体”,引体令柔。导引本身便是古代医学家为救治疾病,导引一术本为古代经脉共振法的延伸,其通过自身意念的“导”和肢体的“引”来作为经脉启动和循环建立的动能来源,从而诱导人体经脉”气血”物质运行,促进经脉循环体系的建立。
因此,导引术应是中国最早期的经脉修行养生方法,其“导”法则逐渐演变成为道家的内丹修行法门和密宗的三脉七轮成佛法门。其将建立任督二脉和周身经脉的大循环分别称之为打通人体的大小周天,将蠕动的组织液和代谢废物称为“内丹”,为最早期经脉医学的自我建立方法。
而其中的“引”法,则试图通过经脉所在的肢体牵引动作,来刺激人体经脉组织液和代谢废物的循环流动,从而达到治病养生,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因其经脉刺激方法的遗失,而逐渐转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保健功法。
马王堆出土的《行气玉佩铭》则明确记载了具体的导引养生方法,如:“行气,深则蓄,蓄则伸⋯⋯顺则生,逆则死”。这本身便是一种经脉循环系统的建立方法与过程。
导引术,除了可以进行自我经脉启动建立外,还包含着移精变气中经脉共振引导之意,也就是所谓的“布气”疗法。
宋朝苏轼在《东坡志林》指出:“学道养生者,知足之余,能以气与人……谓之布气”。布气法就是移精变气中通过与经脉建立者搭建经脉共振联系,从而带动自身经脉循环,有着很好的治病益寿作用的一种特殊功法。
其中,《素问•移精变气论》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中所指出祝由术便是一种移精变气的布气经脉共振法,其对施术者要求更高,但操作简单,效果更加神奇。其中,“祝由”便是建立与“由”(病由)之间的经络启动条件反射关系,古之真人,圣人等借助符咒、上香等来启动自我经络循环,从而快速建立自我与他人他物的同步共振联系,从而诱发患病部位的经脉循环,将瘀堵的“气血”物质排出体外,达到治病救人和驱邪的目的。
因此,道家内丹导引法,其本身便是低阶移精变气的经脉建立方法。
作者:刘丰润,“移精变气”传承人,中医世家,代表著作《再读黄帝内经-探寻生命科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班毕业,香港理工大学物理治疗学硕士,师承赵天福老先生,曾多年任职于部委三级甲等医院。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讲学、会诊。长年致力于古中医移精变气的手法实践,探索人体生命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