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俚巴人”是“俚”?还是“里”?

        “下俚巴人”原本是个成语典故,与“阳春白雪”搭配,叫“下俚巴人,阳春白雪”。它是战国时代楚国郢都的两首歌名《下俚巴人》与《阳春白雪》的缩影。据史料述,前者词曲后人说它通俗易唱,但是当时很多文人鄙视词曲低下。后者词曲高深。就引发出了此时期的典故宋玉《九辩答楚王问》。

        宋玉生活在楚国楚襄王统治时期,朝中佞臣和贵族把持朝政,国势渐渐衰退,宋玉时有针砭时弊的言论,也就有碍于权贵们的欲望,不乏有向楚王抵毁宋玉的谗言,有一天楚王责问宋玉说,“怎么你的行为有不检点的地方,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你产生意见”?宋玉回答说,我存在着有人对我不待见的事,我就谈谈举个列来说明吧,以前有一个人在郢都唱歌,他起始唱的是《下俚巴人》,能跟随他唱的有几千人,后来唱《阳春白雪》,能跟随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了,这是因为歌曲越高深,会唱的人就越少,因此那些肤浅的凡夫俗子,怎么会了解我倒底为了什么才这样做。

        “下俚巴人”这个成语,在当今人们引用它来说事或写文章,几乎总是丢掉“亻”字旁,作“里”,甚至有文学专家教授也采写为“里”,这是不对的!

        现代《新华字典》明明白白地解读为“民间的,通俗的:俚歌,俚语”。为什么人们总喜欢从网上“抄炒”以讹传讹?当然现代出版书籍也泛滥成了默认。

        前久,一位专家在网络上讲《宋玉答楚王问》这篇文章,我就与这位专家交流,说他讲的文章当中“下里”,的“里”字有误,应当是“俚”,他说这书是权威出版社印刷的,不会错,“里”是个通假字,我说古人用通假字,是在句意相称,与全文或某段落匹配的情况下才采用。尔后他说他下去查查年久的史籍印证。

        下面我们就不谈《辞源》与《汉语大词典》,拿它的嫡宗《康熙字典》来论孰是孰非吧,这部字典它综合了历代“字典”,加之官方所修,历时又长而付梓,虽有不足,但权威性是独有的。

      《康熙字典子集人部》其“俚”:《广韵》良士切,《集韵》、《韵会》两耳切,《正韵》良以切,并音李。①《说文》,俚,聊也。前汉《季布传》赞,其书无俚之至耳。<注>晋灼曰计书无所聊赖。②又鄙俗也,前汉《司马迁传》赞,质而不俚。司马贞曰俚即鄙也。③又野人歌曰俚。④又《博物志》交州夷名曰俚子。⑤又通作里,《诗大雅》云,如何里。<注>爱也,与“俚”同。

        再看一九一五年版《中华大字典》对“俚”的注解:两耳切音李紙韵。①聊也。②鄙俗也。③野人歌曰俚。孟浩然诗“谬承巴俚和”。④国之下邑曰俚。⑤通里。南人蛮属也,《博物志》交州夷名曰里。《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里人。⑥通理。

        在这里我就两部字典提及的“野人”作说明,即《玉篇》作者“顾野王”。

        从两部字典不难看出。《康熙字典》②③条,《中华大字典》②③④条就是下俚巴人“俚”字的解读堪定范围。两典同时也指明了作通假字“里”用的先决条件。两典也举例说明。      

        故此,“下俚巴人”把“俚”讹化“里”是错误的!

        如果按照传讹人之说“通假成立”,那么“俚”也通“理”,试问:写成“下理巴人”也对吗?

        下面笔者再采集各代所引用“下俚巴人”之章句段落,作一补充,以广思议。

        南朝梁代简文帝萧纲《与湘东王书》:“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俚》,更合郢中之听,《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绝而不寻,竞不精讨锱铢,核量文质,有异巧心,终愧妍耳”。        

      经查阅年久与清代抄印版本,用“俚”或<亻+裏>。

        唐代薜用弱《集异记旗亭赌唱》:“涣之自以得名己久,因谓诸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下俚巴人》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这篇古文是唐代开元年间诗人王昌龄、高适、王涣之三人约酒听歌比赛的故事记述,文中也引用了“下俚巴人”之语。     

        经查阅年久与清代印本,用“俚”或<亻+裏>字。

        下面就举个通“里”之意的文句,如唐代诗人元稹《旱灾自咎贻七县宰》“生下小俚住,不曾州县门。诉词千万恨,无乃不得闻。”这个“俚”就通“里”是不用怀疑的。然而现代版复印这古诗干脆去掉了“亻”,直接用“里”。

        关于“俚”在文句中通“里”的引鉴章句,“南北朝”时期等等“史书”中都有“俚”字指代南方少数民族的说述。“俚”字要在特定的文句中与特定的环境中才放作通假字“里”用!

        下面举说北宋末年岳珂在《桯史》中记述他读《夷坚支乙》中的历史掌故,这个掌故说宋徽宗崇宁年间有戏班子演《孔庙坐次》,戏中主角有孔子、颜回、孟子、王安石。后三者互让座次,结果王安石排在颜回、孟子之上。戏后几年,王安石的女婿蔡卞当政,真立孔庙,如出一辙的按戏中坐次而立。闹出了一些笑话。      

        其中,岳珂采录了《夷坚支乙》的著述者所说“是知当时公议,虽小夫下俚,犹不惬,不特了翁也”。        

      这个“俚”,就是指人卑微、鄙俗之意。

        下面举元代,元代文学大家戴表元有一首诗,诗云:“有耳不听下俚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见文后年代久远的影印本页面图),也是用“俚”。

        元代再举一例,辛文房在其著《唐太才传王之涣》中述:“乐人所唱,皆下俚之词”。        

        经查年代久远版本文集,用“俚”。

        明代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卷三中采用“俚”字,这里就不赘述。

        清代李渔有《闲情偶寄变调二》中有述:“请以‘下俚巴人’为‘白雪阳春’之倡”。经查阅,也是用“俚”。

        综上所述与举例,不言而喻,“下俚巴人”如果用“里”,就大煞国学文明之风景!

        我们不能乱改颠倒“母语”是非!要守住这厚重而丰富的文字净土!

文:庶民哥。又号南中鹤飞。2014元月5日

①附元代诗人戴表元诗页面图一幅。

有耳不听下俚巴人,有手不写剧秦美新。“剧秦”,指秦代的故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817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29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35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498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0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2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79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22评论 0 26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18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19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54评论 1 34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2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40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993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82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43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