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我是第二次来。
第一次来福州时,带着任务,吃喝玩乐都是安排在闲暇之余,虽说安排的样样都甚满意,但总归是不尽兴,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不尽兴”,也才有了我与福州的第二次约会。
这次来福州,其实很仓促,没有提早做功课,没有攻略,更没有提前定下来什么,很多都是临时定下来就执行。来福州的路上携程上搜了下,福州的旅游景点排前三的,一样一天,就这么定了,错不到哪里去。
每到一处,我是愿意去她有历史文化感的地方走走,当然,有博物馆更好,福州恰好有三坊七巷,满足了我那小小的心愿。
从我们下榻的酒店到三坊七巷,驱车足足用了四十分钟,但这四十分钟,是足以看得出一个城市的发展的。下榻的酒店在福州的自贸区,是个新开发的地区,街道干净整洁,高楼林立,尤其是沿着闽江的道路两旁,富有设计感的小建筑加上有序的花草树木,很容易让人想起上海的黄浦江畔,一座现代化的新城。越往城中走,楼房渐矮,道路渐窄,灯光也越亮,自然,人与车也是越来越多的。透过车窗,时不时能看到坐在街边吃大排档的居民,和老字号门前排的长长的队伍。快到城中心时候,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重现,不同于自贸区的是,这些高楼之间几乎零距离,加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来来往往的车辆,那热闹的程度,绝不亚于《清明上河图》描画的样子。
三坊七巷,就在福州这座城的最中心。
去过北京的南锣鼓巷,走过成都的宽窄巷子,也走过扬州的东关街,对于这三坊七巷,我是没有什么期待的,更直白点讲,我觉得那应该就是小吃一条街。
也不知走的是哪个坊或者哪个巷,刚走进去,我就否定了我的“经验主义”。这里,并不只是充斥着商业气息,相反,让人仿若置身于大户人家的聚居地,一门一户,每户有每户的故事,每户有每户的味道,自然,每户有每户的文化。
三坊七巷自晋、唐时期起,就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汇成了这座城的历史,合成了这座城的文化,所以说,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之源,文化之根,不为过。
第二站,我们选择了平潭岛,一个似岛非岛,似城又非城的地方。进了平潭岛,才知,平潭是个县,这县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岛屿,其最大的岛是平坛岛。进入平潭,稍留意一下便会发现很多处有“岚”字,这“岚”字,便是平潭的别名,美哉,美哉,好一个岚城。
坛南湾的海边很干净,海水也清澈,沙子细而柔软,很适合孩子们玩耍。这片海滩大概是刚刚被开发出来,只有二三商家卖些小吃零食,摆几张桌子凳子,供游客们乘凉休息。巽拿着一把小铲,提着一小桶,沙滩上,海水里,走走停停,挖一挖,再刨一刨,就这样用他自己的方式度过属于他的美好时光。这边的临,第一次见到海水,有点怕,小胖脚浸到海水里时,他总是会缩一缩,不过这惧怕也是暂时的,只几下,他便开始适应了玩水,两条小胖腿在海水里使劲的划拉,恨不得自己下来游的样子。
海边充斥着浪打浪与人们的欢声笑语声,悄然间,天空已乌云密布,转瞬间,便有雨滴落下,不知是谁大喊一句:下雨啦,海滩上的人们便火速般的撤离,只几分钟,这海滩就空无一人了。
没玩够。这雨,有些扫兴。
相较于坛南湾,猴岩岛实属一块完全未被开发的海滩,这里的海边没有树木,没有花花草草,甚至没有多少人,这里,却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处。这里的海水浪高湍急,稍不留神捉鱼的工具和鞋袜就会被海水冲走,但也正是因为没有被开发,这里的景、物,天空海水,甚至阳光,都可以被我们肆意挥霍,供我们玩耍。
每到一座城,我们是必会去爬山的,福州,我们选了云顶。
不巧的是,云顶因为游客太多加上缆车故障,我们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去云顶路上路过的青云山。
选择青云山,是因为山下那清澈涓流的溪水吸引了我们。那水清澈见底,加上有些大石头撒落其间,坐在石头上,看水,捉鱼,想想都是惬意的。
十月的福州很美,很迷人,三坊七巷的悠闲也好,平潭岛的海边欢畅也好,都抵不过这青云山的好山好水好空气。这水,碧如玉,明如镜,偶有小鱼在中游,我想,子非鱼,也知鱼之乐吧。这山,巍峨、耸立,如父亲般护着这座城,爱着这城里的人们。这空气,如只用洗肺二字,是完全不够的,于我,恨不得吸两口呼一口,多攒些空气带走,干净的空气吸进去,甚至会有种洗涤心灵的感觉。
福州的山山水水让我流连忘返,但最让我念念不忘的,却还是福建的小吃和水果。佛跳墙、大排档、牡蛎饼、李干、锅边、花生奶、荔枝肉......水果如莲雾、燕窝果、黄金果、芭乐、mini 小柿子、柚子......
忘返也好,不忘也好,终究要说再见,过去的,终将成为历史,留下的,一些照片,一些回忆,一些小美好。
明日一别,希望,再相见。
记于2018年10月6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