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又名脑图,自从英国人托尼·巴赞先生刚刚推出,就为职场中人当做高效能人士的生产力工具而广泛应用,进而被推广到教育领域,现在听说中学生老师用PPT将教案叫做理所应当,但如果能够用思维导图去说课,则会因此而获得加分奖励!
思维导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发挥优势,帮助人快速理清楚思路。但目前看到的很多书籍和讲座,我感觉把思维导图过于推崇备至,甚至“神话了”,也还没有说出来思维导图的核心来。在我看来:
思维导图其实就是一种概念图的特殊形式,主要体现在概念结点关系的简化,从中心主题开始发散,建立与其紧密相关联的一级概念主题,每个主题下面包含若干个二级主题,以此类推,形成树状结构,运用多种信息符号和图像,图文并茂,广泛使用各种领域。*
在这里概念中,图文并茂,广泛使用各种领域才是思维导图应用的关键。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堂前百姓家”
只用这个以前被人当做很高大上的东西,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来,才能算得上思维导图真正成为通用的思维工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思维导图的效能。后浪出版社出版的这一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实在是具备填充空白之功劳!
二、为什么要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中文译名分别是:
思维导图
心智图
脑图
等等
但我认为还是它的英文名字直译更加传神贴切:mindmap——思维地图。它这是大脑思维的地图,可以站在相当的高度上分析自己思维架构,统揽全局,并可以快速精准的捕捉具体环节。他的最大好处,是把语言和文字沟通中的线性信息,通过整理变成树状结构,便于理解和记忆。
与此同时,思维导图另一个优点在于他具有开放式架构,只要纸张够大(思维导图软件则是硬件允许),可以理论上无限添加分支,便于随时整理完善。
思维导图的优势在于他提倡发挥右脑优势,让视觉化思维形象生动的辅助人们理解和记忆,用缤纷的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图形代表关键词,衍生更多的想法,激发自己的思维。
在日常生活中,最具有右脑优势,习惯形象思维的人群是谁?
是孩子们!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妈妈们更好的让孩子们逻辑脉络清晰,思维敏锐。也可以让自己日常生活变得更加井井有条,这是多好的事情啊!
三、手绘基础应用##
说了这么多思维导图的优点,那么这个高大上的东东是否很难呢?
曾经在知乎上见到张玉新老师说起过——思维导图很简单,10分钟就能学会。
(一)基本概念###
核心的东西就一句话:一个中心,几个基本点,层层细分。
一个中心是指思维导图只有一个核心标题,所有的观点都是根据这个根标题发散的。
几个基本点是指在制作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发散出来一级标题,让你的中心标题有论据支撑。
层层细分是指每个一级标题都可以分解成为若干个二级标题,每个二级标题也可以细分成若干个三级标题,理论上可以无穷多。
单纯就这种方式来说,其实本质上和word里面大纲模式文档结构图非常相似的,记得秋叶老师曾经在《别以为你会画思维导图就是有思维能力 》中也提到这一点,但我认为是思维导图和大纲模式还存在很多不同点:
标题用关键词或短语而不是句子
节点之间的存在线条做关联
色彩、线条、图标等视觉化思维的支持
平面直观的构建框架
(二)手绘如何操作###
很多人认为思维导图对绘画水平要求很高,因此敬而远之。其实看了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以后就会发现,手绘思维导图极为容易,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胜任。书中提出了手绘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分别是:
纸张
中心图像
使用颜色
延展线条
语言
层次化
TEFCAS
这七条简单的规则就可以让你轻松学会:
- 纸张上推荐A3纸或者更大的纸张,要求白色无网格线即可(没有的话也可以用A4白纸或者小记事本),横放最佳。
- 中心图像的核心在于内容而不是图画多漂亮,关键要显示自己的最重要的印象。绘画中心图像不要超过五分钟,大小5cm左右即可,横向延伸。
- 颜色上要挑选各种不同的色彩,以便可以更多的刺激大脑的灵感,唤起流畅的思路。可以使用各色彩笔和中性笔(推荐,没有彩笔也无所谓,甚至没有中性别可以用圆珠笔、钢笔甚至铅笔也都不影响)
- 延展线条在手绘的时候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粗细和长度,让线条和文字相互平衡。
- 词语规则是说要用词语而不是句子填写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这样的关键词可以有助于构思创意和分析思考。
- 层次化让自己思维更加结构化和逻辑化,层次分明,上下一致。
- TEFCAS是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成功(Succes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这是学习绘制导图的行动方法论。
核心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有纸笔即可手绘,轻松做出传统的八爪鱼风格的思维导图,如果美术功底够棒,还可以即兴自由发挥,不管是大树还是海螺,一切都可以是思维导图。
三、计算机导图的应用##
虽然书上以及思维导图的老师一再强调思维导图要用手绘才能效果最好,但手绘总是存在局限性的,比如自己的绘画和书法水平看到以后虐心啦,比如纸张上容纳信息量有限啦,比如不便修改和保存啦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用程序把思维导图电子化,让电脑帮助自己快速构建标准、美观而又便于移植传播的思维导图,何乐而不为呢。
计算机进行思维导图的优势###
1、快捷规范
2、信息量大
3、便于修改
4、便于移植和保存
电脑上几种常用思维导图软件###
mindmanager
xmind
freemind
百度脑图
mindnode
等等
入门和基本操作###
mindmanager是Windows系统中最常见的思维导图软件,但基本操作实在过于简单了,基本上“enter”、“insert"等几个快捷键就足以胜任基本操作。不如按照永澄老师传授的上手应用软件秘诀:
整体看一看
按键点一点
百度搜一搜
每天玩一玩
得瑟秀一秀
高手带一带
就足够了,整体上用不了多少时间,用心的话,甚至不需要十分钟。我个人现在则更加喜欢mindnode,不用考虑线条什么颜色,自动帮我变化颜色带给我的惊喜帮助我更好的聚焦创意。
四、思维导图的日常应用##
既然思维导图这么简单,为啥现在还有人对这个东西心存疑虑,迟迟不能使用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知道应用在什么地方,不知道应用的技巧,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情况下不该用。我认为思维导图应用主要是三个大类:
- 学习:新知识放到大脑里
- 思维:把已有的知识结构调用出来
- 解决问题:围绕特定问题进行新的思维和探索
不管是会议、阅读、考试还是头脑风暴,都不外乎这三种应用。关于具体复习考试如何应用、阅读怎么制作脑图之类的问题,其实在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上都有很好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只是提醒一下:
以增强记忆或理解为目的制作的思维导图提倡手绘,而头脑风暴或者主要用于演示的思维导图则建议以电子版为主更合适
五、思维导图的局限性##
思维导图和其他软件或者工具一样,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客观的说,秋叶老师对思维导图的评价尤为中肯:
思维导图特别适合发散思维、联想思维、分类思维,把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打包结构化,硬知识适合用思维导图来整合,但是深度分析、连续分析,这种需要聚焦的、收敛的思维,思维导图是不够的。这些方面其实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经验图表,甚至是更重要的工作思维。
但是,这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再次给我一个惊喜,它提倡的思维导图应用,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和亲子交流中,这样的场合里面并不是多么深入的钻研,而是通过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加深思维的过程性而不是只重视思维的结果。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超越“自我思维的极限”,通过学习思维导图这个工具的使用技巧,让我们学会更好的思维,而非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