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周四大事记】
【1】应童❤心语:
当我看见了他的需要,真正的理解就发生了。我给他的行为与情绪一个空旷的空间去安置。所以我平心静气看着这一切在我眼前发生,我在心里充满了对他的爱与祈福。
【2】小灶音频
【题目】《二胎妈妈群-孩子不爱看书,心很散怎么办》?
孩子爱看书一定好吗?是孩子心太散还是父母太心塞?是心塞孩子输在起跑线?![调皮]
【3】育儿感悟:
没有人喜欢被说教,也没有人喜欢被控制。因为当我们想要改变孩子时,无论出发点多么好,其实都在传递: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你应该变成另外一个样子。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单纯的和孩子分享时光,才是真正的陪伴。
接纳是最好的爱。
【4】育儿误区:
① 把孩子当成人生唯一的事业
这是多少妈妈发自肺腑的坚持?
没错,教育好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大事业。但是,把孩子当成了人生唯一的事业、精神寄托,将一切都投射到他身上,为他倾尽所有的同时,放逐了自己的理想,放弃了自我的成长,这样的妈妈活得太累。
一旦妈妈活得没了自我,所有心思都单一地集中在孩子身上,情绪很容易“跑偏”,也无形中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压力。
② 责任心太强
“放手”二字,对很多妈妈来说,是很难学会的一项育儿技能。
作为父母,我们责任心太强了,习惯了鞍前马后地为孩子“服务”,恨不能打理好一切,掌控好一切,苛求自己做到尽善尽美,什么都揽上身,怎能不累、不焦虑?
然而,不学会逐步“放手”,我们会过得很辛苦,孩子的独立之路,也将走得很辛苦。
③ 负面情绪没有被善待
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消耗耐心的“工程”。
再加上兼顾职场的疲惫、压力,妈妈们总会被各种不良情绪所包围,敏感、焦虑、浮躁或抑郁……如果这样的负面情绪没有被关注,被善待,没有得到相关的回应和清理,积压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让身心都不适,从而导致一些冲动的行为。
为什么很多妈妈爱发火?不是因为她们脾气不好,而是因为——她们太累了,太压抑了,没有好好呵护、管理自己的情绪,在家人那里也难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体谅。
育儿先育己,只有好好爱自己,调节好心境,才能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孩子。
【5】育儿建议:
每一位妈妈,都需要学会给自己的心情适度地“放假”,适当地将孩子“晾一晾”,放松一下自己,尽量以一种轻盈的心态,来构建良好、和谐的亲子生活。
① “糙养”孩子
带孩子不能过于“精细”,不能无微不至。
我们都要懂得适当放手,给孩子多一点机会独自探索、体验,不要时时刻刻都盯着、控制着一切细节。
② 培养一个业余爱好
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为自己培养一项有益身心的业余爱好,不强求能有多专业,不一定要有多高雅,只要能带来一定的愉悦感,就是一种“精神营养”,能让我们内心充实、情绪乐观,还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你若爱看书,你的孩子视野必然不俗;你若喜运动,你的孩子也会精力充沛;你乐于下厨热衷做手工,你的孩子亦能习得一二——业余爱好,能为我们注入更多活力,教起孩子也容易多了。
③ 给自己预留一个独处的时间段
妈妈们无须给孩子“24小时待命”的母爱,那会让我们疲惫不堪,也让孩子感受到某种压力。
如果有可能,请给自己预留一个独处的时间,就算是10分钟也好,让我们安放、梳理、修复一下自己的情绪。
独处,是每个人的精神“自留地”,可以让我们安静、沉思,释放压力,放宽心情,只有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④ 让爸爸多多参与孩子的教育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数据显示:
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养育孩子,不单单是妈妈的责任,爸爸们也是“主角”之一,也需要倾注很多的精力,不能当“隐形爸爸”,只忙于赚钱养家,把教育孩子的重担都压在妈妈身上。
在育儿这件事情上,妈妈们也要适当“示弱”,给爸爸多一些鼓励、建议,让爸爸有时间多多参与孩子的教育、家务事,减轻妈妈的负担,也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
聪明的妈妈,懂得“糙养”孩子,“静养”自己,方能“滋养”彼此,跟孩子一起共同成长,从而一点一滴打造出幸福、美好的亲子生活。
【6】应童微课笔记:
孩子的哭是孩子的情绪语言,孩子无声哭泣背后是压抑;半天哭泣不止是委屈;嚎啕大哭情绪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