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日本

八天的日本之旅如期结束。有女儿的陪伴,吃、住、行、玩诸事皆宜,万般顺利。

回来已有三天,送走女儿,整理家务,探望老人,分发礼物,忙碌中总觉得行程似乎没有结束。旅途中所见所闻所想,不吐不快。

此次日本之行,大阪发达的铁路,京都厚重的历史,宇治清香的抹茶,奈良可爱的小鹿,各地美味的日料,固然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但更令我心心念念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带给我的无比震撼。这种心灵的震撼远比大阪6.1级地震对我的撞击强烈百倍。细微之处折射出的是日本民众深入骨髓的涵养和文明,是长期的文化积淀,绝非急功近利的一日之功。



一、无垃圾箱的洁净

日本的洁净应该是举世闻名的,但没想到我的不适应却是从找不到垃圾箱开始的。因我有过敏性鼻炎,所以随时可能产生垃圾。但无论是街道还是景点,都不见垃圾箱的踪影,这严重考验了我的想象力。好在我有自备垃圾袋的习惯。国人的思路是:没有垃圾箱或垃圾箱很少,那是管理不到位,就别怪路人随手扔垃圾了。所以随着管理的加强,街上及景点的垃圾箱数量逐年增加,材质和样式不断翻新,甚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当然城市整洁度也是与日向好。我想当初的日本也肯定经历过这样的初级阶段,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这就是量变到质变吧。

当然,这是以全民素质提高为前提的。在日本我就亲眼所见一位老妇,手拿塑料袋拣拾草地上爱犬的粪便。当时为之一动,随手拍了下来。国人要达到这种境界,确实还需时日。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也可进入这样的高级阶段。期待!


二、强震后的淡定,来自于对建筑物的信心

偶遇地震,应该是这次日本之行的最难忘经历。没想到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震感体验竟是在异国他乡的日本。

6月16日下午飞抵大阪,17日晚上抵达京都。18日早上八时(北京时间七时),我和女儿尚未起床。突然响声如雷,第一闪念是要下大雨。继而房间剧烈抖动,持续约半分钟。瞬间坐起,清醒意识到发生地震。当时很镇定,对女儿说地震了不要慌,拿上贵重物品马上下楼。我们入住的是町屋,一层客厅卫浴,二层榻榻米,三层双床房,我们住三层,所以摇晃特别强烈。下楼后冲出房间,走廊竟空无一人,酒店外的路上也是静悄悄的,无人走动。我明白了,日本地震频发,人们已习以为常。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建筑都是可抗八级以上强震的,这是硬指标。对我和女儿而言,乃是惊魂一刻,虚惊一场。返回房间继续睡觉。九点半起床,打开电视,确认发生地震,大阪6.1级,京都5级。

由于地震,一层房间出现了大量蚂蚁。酒店服务员一边清理蚂蚁,一边表达歉意,但只字不提地震之事,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女儿问她刚刚是否发生地震,她微笑着回答是的,淡定得令人惊愕。这种淡定来自于对房屋的信心。

十一点多,向亲人朋友报平安后,旅行按计划进行。无论是地震当天,还是以后的几天,所到之处都是游人如织,一切如常,无丝毫震后感觉和恐慌。特别是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穿着校服的中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若无其事观光游玩,你还会有不安的理由吗?因此,我的信心来自于当地人的泰然和淡定。



三、公共设施的精致和人性化,给人以体贴和温馨

记得几年前央视有一档电视节目叫“岩松看世界”,其中有一期是“岩松看日本”。在这期节目中,白岩松提到了在一处偏远的路边卫生间里竟有成卷的卫生纸,因是临时途经,决不可能刻意准备,应是常态且有专人管理。这出乎他的意料,并深为感叹。

此次去日本,机场、车站、酒店、商场、景点,几乎所有场所的卫生间都是智能马桶,手纸质量上乘,数量都是3-5卷之间,绝无可能有没有手纸的尴尬。

入住酒店设施齐全,用品精致。退房时交钥匙走人,既省时,又给人以最基本的尊重。退房防贼式的查房,真的是中国特色。

室内景点参观都要脱鞋。换鞋处的坐凳、装鞋用的塑料袋和鞋拔子是标配。

雨天,所有公共场所门口都备有塑料伞套,取用自如。

火车都设有弱冷车箱,供怕冷人士自由选择。

登机或下机过程中,如遇下雨,机场备有雨伞。为方便手提行李的乘客,工作人员先将雨伞撑开送到乘客手中,进屋前直接交给工作人员,由工作人员负责收伞。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无微不至。细微之中体现的是人文关怀和尊重,体贴又温馨。




四、助人为乐,主动热情周到

我们是自由行。在日期间,每到一处,女儿首先要做的就是索取一张当地地图。一图在手,东西南北任我行。加之谷歌地图辅助,行前攻略充分,语言无障碍(女儿精通英语,日语可进行基本交流),基本畅行无阻。和女儿的首次国外之旅,对女儿的依赖如此之高,让我顿觉人生老矣。女儿的独立果断周密令我赞叹佩服。我为女儿骄傲!为女儿点赞!

毕竟人生地不熟,偶尔也有蒙圈的时候。

一次在大阪火车站,因行李重,只能走电梯或轮椅通道。但火车站实在是太大了,地图标识不明显,转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通道。迷茫中一个日本年轻女子走过来,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她热情地领着我们走了几个来回,仍没有找到相应通道。在我们表达谢意,准备走楼梯时,她又执着地向别人打听,最终引领我们找到了电梯口。

类似情景经历了三次,日本人的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近几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一直在纠结是否去日本旅游。此次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改变了原有的固化思维。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地震体验乃意外收获。不虚此行。

再次感谢亲人朋友们地震之时的挂念和问候!相逢是缘,相识是福,有你们真好!愿始终与你们同行!

2018年6月26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