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风·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词句注释
蜉(fú)蝣(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ū):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国风·曹风·蜉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自我叹息生命短暂、光阴易逝的诗,借蜉蝣这种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全诗三章,每章四句。此诗用比的手法,富含人生哲理。
精讲
蜉蝣
英语Mayfly,拉丁语学名Ephemeroptera,词根始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原意即为生命短促,具有极强的哲学意蕴。中国文化中的蜉蝣同样也有很强的哲学意蕴,“曹风”里的《蜉蝣》是古人对于生命易逝最早的喟叹之一,从此之后,蜉蝣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屡屡出现在诗文之中,比如白居易也这样感慨过:“长生无得者,举世如蜉蝣。逝者不重回,存者难久留。踟蹰未死间,何苦怀百忧。”又如苏轼在《前赤壁赋》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文天祥读赤壁赋前后二首也发出“我亦洞箫吹一曲,不知身世是蜉蝣”的叹息。
归
女子嫁到夫家曰“归”,指相对弱势的个体回归到相对崇高、丰富、有价值的主体;处、息、说都有听写、止息的意思;这里“归处、归息、归说”体现的不仅是对蜉蝣朝生暮死的悲叹,也意涵着对生命价值的思索。
名家点评:宋代朱熹《诗集传》:“比也。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言:蜉蝣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矣,而欲其于我归处耳。《序》以为刺其君,或然。而未有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