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嘻哈》播出第一期的前一天,我看到了微博上的话题炒热。看到制作人阵容的那一刹那,我就觉得不行,以为口碑和收视扑街,然而6期节目过后,我觉得还OK。一档靠着“模仿”韩国hiphop选秀节目《Show me the Money》的节目,能在现在的影响力和每期2亿的播放量,让人实属意外。
相比之下,嘻哈音乐在中国还是超级小众的音乐亚文化。没有黑人文化基础,没有一二十年积累的音乐发展背景,也没有社会变迁年轻人嘻哈音乐发泄的自由,“有嘻哈”节目的火爆,可能还是脱离不了这些套路。
制作人资格存疑,网络娱乐话题炒热
相信每个稍微了解国内嘻哈音乐的人,对于谁最有资格代表中国嘻哈音乐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可能除了热狗,应该不是台上这几位。节目组深谙网络话题的套路,地下Rapper和偶像Rapper歌手,甚至制作人之间的正面互呛,从第一期就开始剑拔弩张。好在吃瓜群众娱乐心更强,之后的话题成功转为Mr.Wu的freestyle剪辑,带领着一众网友和品牌营销玩起了文字游戏。加上剪辑大篇幅展现Kris对于选手的“专业”评价,成功让一众路人对吴先生转粉。现在又成功推销出张震岳和热狗的表情包,并在「不行」和「OK」的文字游戏上,继续拦截流量热度。
抄袭,也可能是一种炒作
从片头、海报,到赛制、舞美,《中国有嘻哈》与《Show Me the Money》就有着超高的“相似度”。对此,总导演“大言不惭”地说我们没有版权,“Bible”只是从对方那里拿到一张纸,一张授权书而已。然而没有拿到这张纸,就直接开播,也怪不得版权方韩国Mnet表示遗憾吧。对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网络讨论不断发酵,也许也是节目组的一种炒作“套路”。讽刺的是,“有嘻哈”第一季正面碰上了韩国原版show me the money第六季,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可能会更明显一点。
真人秀总会有台本,嘻哈赢在不按套路出牌
真人秀节目并不完全是“真人”的自然和本真的反应,观众早已见怪不怪。“有嘻哈”制作团队都是电视节目出身,台本功底也不容小觑:隐藏欧阳靖的身份,让idol Rapper和地下Rapper的正面对杠,淘汰知名Rapper,却故意放idol艺人通过海选,套路感十足。并借着嘻哈艺人有怒就怼的特性,在被节目剪辑和制作人弄得不爽之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diss,争议话题也可层出不穷,惹得网友不断站队,在节目最初发酵热度时应该也达到了节目组预想的效果。
“扛起”中国嘻哈大旗,“keep it real”
嘻哈文化中的脏字和“低俗”价值观,完全不符合“正能量”标准,要在国内搬上台面造成大影响,势必受限。有嘻哈不能说“扛起”了这杆大旗,不过也算成功地把这种地下音乐类型带到了普罗大众面前。能接受邀请而来的大半个中国嘻哈圈子,势必也带着宣扬中国嘻哈音乐的使命感。相比其他音乐综艺节目说故事、讲感动,它略过了这些环节,更多展现了是选手的“真实”想法和态度。尽管这种“真实性”必然是为了通过审查打了折扣,并保留了节目组认为最能引起话题争议的部分,总归让观者在哈欠不断的音乐节目中找到了新鲜感。
暗合当今一代年轻人的认知
95后成为了开始占据音乐市场的一代,他们从小接触的价值观多元,物质精神条件更加丰富,思想更不受束缚。就是酷、就是炫、就是拽、就要真实感,就是不一样的心理认同,与嘻哈音乐传达的精神正好契合,也给年轻人一个发泄情绪的出口。也难怪“有嘻哈”的突围大热,也让拿投钱对赌之前从未出现在主流市场的音乐类型的农夫XX、麦XX们有所收获。
营销撒钱,大陆Rapper们好像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爱奇艺狂撒的2亿元开始产生了效应,打开网XX音乐或是QX音乐,热歌排行榜上出现了大量的嘻哈音乐。音乐电台开始连着播放5首孔令奇或是葛仲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PG One,小青龙,Vava和GAI,开始在微博上搜索艾福杰尼和黄旭。品牌主的营销费用开始倾斜到年轻人喜闻乐见的freestyle,好像不知道diss、battle、trap、old school就要被新浪潮抛弃一样。以前的地下音乐人开始被主流接受,TT和欧阳靖拍了支付宝的新广告,吴亦凡带着一帮年轻人代言麦当劳,而Vava和GAI上了《天天向上》,这是嘻哈进入主流市场前很多人都想象不到的吧。
纯音乐类型的综艺节目越来越难做,“新歌声”背故事台本的痕迹太过明显乏善可陈,“好歌曲”因为收视压力没有平台被迫停播,“快男”抛弃音乐性开始在综艺视觉系鲜肉吸引少女的路上越走越远,“有嘻哈”半路杀出来,给国内的音乐节目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只不过,这靠套路和抄袭模仿带来的新鲜感,还能维持多久,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