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年前的金陵十三钗到六年后的芳华,同样的编剧,同样有战争,同样惹人落泪。没有看小说,纯粹去电影院看了电影。
一两分压抑,三四分感动,五六分热血,七八分愤懑,九十分的五味杂陈,使得在电影院的我哭了好几次,在自己流泪的同时,也隐隐约约听见了同时观影的其他同胞的啜泣声。虽然每个使我落泪的瞬间在事后看来都只是“理所当然”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只是“轻描淡写”的正义善良与人性,但事实是这些都实实在在的盗走了观众的眼泪。
最浅层的是压抑,这感觉,铺天盖地。从旁白开始就是令人压抑的基调,随着剧情的发展,美好假象下的不堪不时的被用各种方式展现出来,这感觉,压抑极了。
接着是感动,这感觉,足以融化内心的坚冰。感动于何小萍与父亲之间浓浓的亲情,感动于文工团解散时空气中弥漫的不舍情谊,感动于何小萍说自己有喜欢的人并描述他为很好很好的人,觉得自己配不上他,这不正是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再者是热血。因为何小萍在营地义无反顾的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护面目全非的战友,因为刘峰不顾自己安危全力营救战场上的战友。
然后是愤懑。数年之后,失去一只手臂的刘峰在要回自己车辆的时候屡屡碰壁,当台词“草泥马”被哽咽着喊出来的时候,我也哽咽了,这次不是感动,取而代之的是愤懑。
最后是五味杂陈,也即无尽的思考。思考人生,思考人心,思考人性。善良要有锋芒,仁慈要看对象。“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珍惜,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时髦的词汇。知足,是刘峰传达给我的另外一种人生态度,影片的最后何小萍问刘峰过得好吗,刘峰说,看要跟谁比了,跟躺在里面的兄弟们比要好太多……
毫无疑问,美!有美丽的皮囊(外貌),有美丽的心灵(善良),有长达数分钟翩翩的舞蹈,也有悦耳动听合奏的音乐。这些,毫无疑问的美丽。
彻头彻底,伤!当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刘峰被谴离开多姿多彩的文工团前往条件恶劣充斥着硝烟味的战场,当这样的刘峰在战场为了营救战友失去宝贵的手臂,当战斗英雄要回自己的车辆需要花上千元钱还要遭人欺负……一来二去,岂不是彻头彻底的忧伤?鲁迅先生曾说:“所谓悲剧,就是把所有美好的东西撕碎在人眼前,毁灭给人看。”刘峰的悲剧,就是善良的悲剧,是一个人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为何说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古人就说:“人之初,性本善。”善良作为人最初就具备的秉性,在这个时代里却被提到被大肆渲染大肆褒扬的地步,这,难道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不是一个时代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