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要长线甩开,“合 ”,要收束自然,但忽远忽近,终不离题。明人童其昌说:“文学最忌排行, 贵在错综其势,散能合之,合能散之。”这就是开合的艺术辩证法.(总分)
何其芳的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文笔开合极为自然。--开头,作者就放声歌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落笔扣题。歌唱什么呢?接下去却没说,而是刚一点题就象散蹄的野马奔腾而出,写道,“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未来的事物。”“盘马弯弓惜不发,"为后文放歌的奔放感情造成积聚之势。然后作者“抓住轡头"巧妙复转,进行收束:“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把这一诗节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有力地赞美了少男少女们。短短五行诗,“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有“开”有“合”,离合自然,开合顿挫,把多彩的生活碎片、闪光的思想、强烈的感情,编织成了绚丽的艺术之锦,使诗篇跌宕多变,化作一种地底岩浆般涌动的精神力量,开启了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
毛主席的论说文《改造我们的学习》,开始提出问题,即显豁地提出自己的主张,续而论述在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缺点,并通过主观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两种学习态度之对比,重点剖折了改造学习的重要性;最后,解决问题,即提出具体办法并指出方向。议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合”。这样,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开合自然,结构匀称而严谨,文意统一而和谐。
开合的笔法是多样的,或先开后合,或先合后开,或又开又合,造成一种回环的美。清人刘熙载说:“ 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用之长篇,比如黄河之百里一曲,千里一曲一直也。然即短至绝句,亦未尝无尺水兴波之法。”所以我们写作时,如果多一点曲折婉转,作品就会婉如峡谷溪流,骤起骤落,波澜起伏,具有婀娜多姿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