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院院士、著名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解析孔子“民本”观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征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和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会员。
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书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曾在《中华志愿者》、《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杂志发表作品,2021年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生活在西周宗法礼制传统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相互争战不断,出现了“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现实,“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其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身处乱世的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孔子“民本”观的基本内容,是孔子在如何理性地看待君民关系,以及如何正确施政治民方面,对作为社会生活的最高组织者与主导者的君主,所提出的系统性思想要求。
在君民关系方面,孔子的“民本”观强调,君主作为社会生活的最高组织者与主导者,对于立君之旨,首先必须具有理性化的清醒认识。在孔子看来,立君的根本目的,乃是“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孟子•梁惠王下》引《尚书》逸文);用孔子自己的话说,则是为了实现“天下归仁焉”(《颜渊》),或曰“民兴于仁”(《泰伯》),亦即普遍实现民众的人生理想人格化。这既是君主的职责或曰人生使命之所在,同时也是君主的难得际遇。借此君主正可把自我人生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实现到极致。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民众可谓乃是立君之本。此即《谷梁传》所谓——
“民者,君之本也。”(桓公十四年)
这则是孔子“民本”观的首要基本内容。
为了切实贯彻民乃立君之本,同时也是为了落实君主的职责与人生使命,从而充分实现君主自我人生的根本意义与价值,孔子进而对君主的施政治民,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则是孔子“民本”观的又一基本内容。
其一,必须始终坚持“为政以德”(《为政》)。具体而言,就是坚持以符合于仁道的行为举措而施政治民,从而使民众从风而化,普遍归向于仁道。这则要求君主自身必须具备,依仁而行的理性自觉与个人修养。也就是基于此,所以孔子特别强调——
“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孔子家语•王言解第三》)
孔子认为,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确保实现政治的根本目的,亦即“民兴于仁”(《泰伯》);否则,实现社会之仁的愿望,必定会落空。这也就是《大学》第九章所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
其二,必须尊重民众的意愿与诉求。在这方面,华夏先民早已有所认识。例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所引《泰誓》(逸文)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在此基础上,孔子进而强调,君主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最高组织者与主导者,必须与民众同其好恶,必须尊重民众的意愿与诉求。这也就是《大学》第十章所载——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孔子强调君主必须尊重民众意愿与诉求的典型事例,是《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所载,郑国民众经常在乡校议论批评朝政,于是有人建议子产废掉乡校。子产的回答却是——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对于子产这种尊重民众意愿与诉求的思想认识及其实践,孔子给予了高度称赞曰——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其三。必须始终坚持以礼乐教化引导民众。孔子认为,君主施政治民,归根结底,只能靠始终坚持推行礼乐教化,而不能依靠严刑峻法(详见本篇第四节孔子的“刑罚”观)。这也就是《论语•为政》所载孔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其意是说:单纯靠行政命令与刑罚惩处治民,虽然也能使民众一时免于触犯法律,但是却不能使其养成耻辱之心而耻于犯法;“为政以德”,率先垂范,始终坚持以礼乐教化来规范民众的行为举止,民众则不仅能养成其廉耻之心,而且会自然而然地归向于仁道。
据前述已知,孔子“民本”观的基内容,乃是孔子在如何理性地看待君民关系,以及如何正确施政治民方面,对作为社会生活最高组织者与主导者的君主,所提出的系统性思想要求。这也就是说,所谓孔子的“民本”观,其中心内容其实也就是孔子的“君民”观;而孔子“民本”观的基本特征,主要也就体现在了,孔子对于君民关系的思想认识上。
在孔子看来,君主与民众之间,原本并非是彼此对立的紧张关系,而理应是相互依存、协同共进的一体关系。这也就是孔子所谓——
“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礼记•缁衣》)此后,亚圣孟子又从社会分工的角度,对此做了具体阐释,此即——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
孔子认为,只有君民双方各尽其职,协同共进,国家才能安定,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从而共同实现政治的根本目的亦即仁的社会。进一步具体而言,民众才能普遍尽其性而遂其生,亦即实现其人生之仁,或曰普遍活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君主也才能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人生的根本意义与价值。
孔子进而又认为,在共同实现社会之仁的过程中,君民双方各自的地位与作用,又有其显著区别。
从君主一方来说,作为社会生活的最高组织者与主导者,君主乃是实现社会之仁的关键。这也就是孟子所谓——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上》)
也就是基于此,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民众理应尊君、爱君并富君。
从民之一方来说,民众作为社会生活的实践主体,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存亡;而且普遍实现民众之仁,乃是君主的根本职责与使命,以及君主自我人生根本意义与价值之所在。基于此,所以孔子同时又特别强调,君主理应重民、爱民并富民。
综观上述可见,孔子对于君民关系的基本认识是,在民为立君之本的前提下,“尊君、爱君、富君”与“重民、爱民、富民”并重,强调君民双方各尽其职、协同并进,从而共同实现政治的根本目的亦即仁的社会。这也就是说,孔子的“君民”观,既不赞成绝对化的以君为本,同时也不主张绝对化的以民为本;而是以君民双方所构成的整体社会为本位,以共同实现仁的社会为其根本目的。对此不妨称之为古典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也就是缘于此,所以孔子从未做过“以民为本”的具体表述。孔子总是在君民相互依存、共为一体、协同并进的前提下,来讲说君民关系问题。这则正是孔子“民本”观的基本特征。其实这也正是孔子的“人本”观与“中庸”观,在其政治思想中的具体体现。
孔子“民本”观以社会为本位这一基本特征,具有多方面的具体表现。例如孔子所谓——
“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民众)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引)
孔子这是在告诫君主,必须对君民相互依存、共为一体、协同并进的关系,具有清醒的理性认识,努力避免君民关系的破裂,从而使其始终保持在“水则载舟”、协同共进的良性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实现政治的根本目的亦即仁的社会。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作品汲取二王笔意,颜柳风骨,又有欧体俊秀和赵体灵动之气,楷书疏朗爽健,行书收放有度,隶书古朴大方,小篆俊秀有力,草书妍美多姿,先后在宜昌、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西安、烟台、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等地展出。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在国内外获得金银铜奖30多次,并传播到日本、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地区,被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著名书法家、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出版有《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硬笔书法集》。毛笔和国画作品集正在筹印之中。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怀素如壮士拨剑,神采动人,而回旋进退,莫不中节。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中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在运笔中省去尘世浮华以求空远真味的意味。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墨横姿、笔力劲挺、笔力险劲、笔酣墨饱。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春蚓秋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笔扫千军。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笔老墨秀、一字见心、丁真楷草、丁真永草。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下笔风雷、大气磅礴。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气韵生动、气韵流畅、风格秀媚、风姿多变。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法,凤泊鸾漂、凤舞龙飞、凤翥鸾回、平和畅达……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如行云流水,落笔似云烟。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又归于虚旷。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中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铁书银钩,冠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