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明

高克明,山西绛县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宋真宗在位期间,他离开家乡来到东京汴梁。

后来,宋仁宗把他召入宫中,命他画一幅壁画,来考核一下他的绘画才能。

壁画完工后,高克明就被留在了图画院,后来升为待诏。

据记载,高克明在人物、山水和花鸟方面都很擅长,尤其是山水画,成就最高。

高克明现存的作品有:《溪山雪意图》、《夏山飞瀑》、《秋林水鸟图》等。

今以他的重要代表作《溪山雪意图》为例:

溪山雪意图

这幅画描绘的是南方雪后的景色。

一条宽阔的水流横贯画面,说是“溪水”似乎有些小了。

画面右侧:

画作局部

近景中,一个小桥将观者的视线从画外沿小路引向左边。

路的两侧生长着各种杂树,这些树木有的只剩下枯枝,有的依然有着茂盛的叶子。

虽然是雪天,这些树木看起来并不荒寒。

对岸,平缓的山坡上布满了积雪。

画作局部

树木掩映的草屋内,主人头戴风帽,大概是刚刚赏雪归来,正坐在木凳上休息。

一个仆人在身边侍立。

婢女恭敬地端着托盘,为主人送上热茶暖暖身子。

茅屋周围,画家将山石、溪水画得很简括,而竹子、松树,和其它的树木则做了细致的刻画。

这些树木姿态生动,技法纯熟。

向左侧:

画作局部

松树后面,露出一条客船,船上的人正在悠闲地看着雪景。

画作局部

左侧还有几条渔船和客船静静地靠在岸边,船上落着厚厚的积雪。

对岸是一群屋舍建筑。。

画作局部

此处画家又将树木主要放在了对岸,用较深的墨色衬托出了屋舍、小船。

在静谧的画面上,一条支流回转着汇入小溪,给画面增加了动感和声音。

画作局部

画作的最后部分,山石和树木变得厚重甚至有些压抑起来。

画家用了哪些方法来缓和呢?

首先是近景中空旷平静的水面。其次,是远处的天空,以及树木之间的间隔。

还有:

画作局部

在这条林间的小路上,一个戴着草帽,担着行李的旅人,正在匆匆前行。

画家将他的行囊染上了鲜艳的颜色,在一片黑白中格外醒目。

与前两人不同,这是一个急于赶路,无心赏雪的人,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就是雪中的景色。

在画面结束的地方,画家还安排了一组屋舍。

画作局部

这组屋舍也给画面增加了人间烟火气。


总体来说,这幅画刻画得较为精细,一丝不苟。

原本静谧清寒的雪景在画家的笔下有种温暖的气息,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和深刻体会。


明代大儒吴宽曾作《高克明溪山雪意图》,诗中盛赞高克明,说他是“赤脚真人龙凤姿,俯视艺苑时游嬉。”

只是不知道吴宽所见的是不是这一幅,难说!

现在也有很多专家认为这幅画是南宋刘松年所绘。


《溪山雪意图》为绢本设色画,纵41cm,横241.3cm,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