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医德高尚,济世活人。为了解中草药特性,走遍深山老林,十分重视民间医疗经验,完成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孙思邈的成就不仅体现在医学之上,同样,在养生上,他也有着令人叹服的成就。
他总结、吸收、借鉴,在前人的理念之上,作出了自己的创新观点。他以医学的角度出发,既主张静养,又主张运动;既主张补食,又主张药治;既主张保精,又主张禁欲。尤其是他提出的养生“十大要素”,更是被后世所推崇,并以此位鉴,发展出了众多的养生理念。
十要:第一要
“摒外缘”以养神
古人认为,人有“三宝”,精、气、神。神以精为根,以气为用,是人的生命象征。孙思邈把人的生命比作燃烧的油灯,人生大限不过百年,匆匆岁月,大炷点燃亮的时间短,小炷点燃亮的时间长,而节护适当即可延寿。
他指出“人之寿夭,在于蹲节”,也就是啬神,养护自身“三宝”。以啬神为基点,他总结为“十二少”,即:“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悲、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少之都契也。”反之为十二多,多则有伤人之忧。
“摒外缘”既排除一切心思杂念,达“形神相因”之境。养神即养性,已节制七情六欲,达心性宁静之态,方能健康长寿。
第二要
“依时摄养”以保气
气乃生命活力,精能化气,气能生精,精气为神的潜在物质基础。平日行事,皆勿太过,神思过用,则必耗气伤精,适度而为,方能抚之。
“依时摄气”之法,注重人与自然气息的调通,人体之气,与天地自然之气息息相关,天有四季,人亦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变。因此,他提出春养生之气,夏养长之气,秋养收之气,冬养藏之气。人之衣食住行,皆因四季而变,适度调节衣食住行之变,即可达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之能。
第三要
节饮食以保平安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得,不足以存生也”,“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孙思邈指出,饮食养生法以节俭为第一妙,食宜清淡,少用炙煿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注意五味宜忌调配之时,亦需注意进食时间和多少。进食必以细嚼慢咽为佳,讲究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他认为,凡病当先“以食沾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总结毕生经验,列入《食治》篇,我国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就是以《食治》为根添补而成。
第四要
服食药饵以保健
“百药有济命”之功,他以长期食用延年益寿药物组合的方剂,用特殊方法配制,可达防治疾病,调补虚损,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益寿延年之功效。
如茯苓酥主除万病久服延年方,杏仁酥主万病除诸风虚劳冷方,地黄酒酥令人发白更黑、齿落更生、髓脑满实、还年却老、走及奔马。
第五要
重养形以强体
养形既修生。“常欲小苟,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是言修身应注重适度活动,避免过劳,可达气血通透、经脉调和的效果。
“久听伤神,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形体虽受于父母,但后天调养亦十分重要,只有长久坚持,方能成效,但勿过劳。
第六要
导引调气祛病延年
导引按摩,吐纳调气,前者属健身体操,以动为主;后者为呼吸体操,以静为主,均属于气功范畴,为动静之功。他指出,欲养生者,不但要啬神、爱气、养形、还必须兼之以导引行气,久而行之,始能延寿,善摄养者,须知调气方焉,调气方疗万病大患,百日生须眉。
第七要
慎言语以防耗气
古人认为,人心:“为动所惑,不能不动”,故七情六欲便会随之而来。中医认为“气者生之元,神为主,体之充”,故应慎言耗气。行不言,食不言,卧不言,冬季尤须慎言语,不可“触冷而开口大语”。气充则可促进人体吐故纳新,改善新陈代谢。
第八要
严守禁忌以防劳损
德行方面,要做到“修养积德”,生活起居,注意避免贼风邪气所扰,饮食则须慎饮食。
“无犯日月之忌,无失岁时之和”,“一日之忌者,暮无饱食;一月之忌者,暮无大醉;一岁之忌者,暮须远内;终身之忌者,常须护气”。孙思邈此观点乃是讲诉人与自然的一个统一整体理念,告诫人们远离虚邪贼风,谨守机体“阴平阳秘”、“气血和平”,以此达到修养身心、护气养神的功效。
第九要
房室有节可保天年
孙思邈提出“不违情性之欢”原则,做到房室有节和男女和谐是房中养生的精髓。中医认为,“精满自遗,合理地调配房室,一方面可以增进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身心健康。”
第十要
摒弃“五难”以求长生
他赞同嵇康讲的“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未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此说,“五难”为养生大敌,因此,他认为,人欲取得高寿,必须注重“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从而达到“仁者寿”的目的。
孙思邈养生十要从人出发,再以自然相依,从人与自然,再由自然到人这样的一个有机循环,深刻的阐述了养生之中,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更是以精、气、神作为生命源泉,详尽的从各个方面讲诉,如何护养“三宝”,以达到修心养性、延年益寿的功效。
“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悄悄怀仇恨,则得长生也。”
人生后半场,为人、处世、养生,都讲究 “九不过”。
一、怒不过度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结合母亲的经历感慨道:“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
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更难受。
心里有烦恼,千万不要生怒气,怒会伤肝。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涵养,乐观处世。
二、名不过求
名利是海苦无边,繁华过眼如云烟。常服知足一味药,快乐赛过活神仙。
淡看世事,静对春花秋月,人世喧嚣,名利来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
三、利不过贪
欧洲谚语说: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却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
“酒色财气”我不取,“风花雪月”不沾边。
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知足常乐,顺其自然,耄耋无恙。
四、衣不过暖
东晋的葛洪曾说:“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露卧星下,不眠中见肩。”
穿衣戴帽不要过于暖和,也不可以过于单薄,过暖容易感冒,过冷容易受寒。
五、食不过饱
葛洪曾说:“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吃饭吃七八分饱,粗细搭配,荤素相兼,饭前要喝汤,不吸烟,不喝酒。
六、住不过宽
随遇而安,居室干淨舒适,不必搞得富丽堂皇,那样极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
七、行不过快
身体健康允许,尽量以步代车。如出门必乘车,日久腿脚就会失去灵便。
八、劳不过累
劳动的强度是有限度的,超过负荷量会造成身体的伤害。
我们的身体会因为劳累而疲惫,心灵也会因负荷过重而出现问题。
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之外,要适当休息。
九、逸不过安
终日在家里,难免会无所事事,会丧失对生活的情趣,而心灰意懒。所以,即使赋闲在家,也要常出门走走,多跟人聊聊。
参加活动,散步聊天,写字作画,下棋看戏,读书看报,勤于动脑,保持心情舒畅,以延年增寿。
现代生活中,身体营养要适度,低了,人会营养不良,高了,反而营养过剩,锻炼身体也要适度,少了,没有锻炼效果,大了,又会产生伤害。
用适度的心态处理喜怒哀乐,才能心中愉快,更容易延年益寿。
用适度的方法锻炼身体机能,才能身上舒畅,更容易心理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