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书中提到的,我常常面临许多压力,事情混乱,心情焦虑,时间不够用,导致我无法专注。
面对这样糟糕的现实,作者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定在于不要一头载入混乱的现实当中,而要重新建构自己的思考,制定真心想要的行动计划,就能改变那个混乱的现实。
那么,如何创造想要的读书笔记呢?书分成四大章节,依序是:
★在笔记中思考人生
★在笔记中整理目标
★在笔记中选择有效行动
★在笔记中累积反省与改变的能量
Chapter 1 笔记技巧 以改变为起点的输入
㈠
本书首章就向我们论述了创变笔记的三个原则,即做笔记的关键点。
■ 首先,对想记录的事物进行思考,创造对你有益的认知,改变你对经验的记忆。
思考问题才能改变问题对你的影响。过去的事情没有被主观提炼,就没办法被未来利用。就像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很多非常为之一奋的事物,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但过后再去翻看却找不到值得收获的经验,于是积累了大量无用价值。
笔记的目的不单单是记忆过去。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背后真实的目的,通常都跟未来有关。
如果要改变笔记方法,让笔记变成有效的,最关键的一件事情,就是聚焦于笔记的真实目地:为了未来而写。
所谓“为了未来而写”,不是说完全不记录当下,而是说用未来的眼光,来重新诠释。
这个观点也许不那么容易理解。书中举了两个常见例子来说明:
1.写日记时,今天拖延了某件事情,如果仅仅是记录我没有完成某事略显苍白。但如果用未来的视角来看待会是这样:
我拖延了是不是没有找到更为简单有效的步骤?是不是没帮自己创造一个更专注的情景?从而促使你去思考记录的真实目的。
2.上课认真地做课堂笔记,目的是要让之后的考试更顺利,但做笔记时只是把老师讲什么拼命记下来,或是单纯把老师讲的内容整理得很整齐,却不去思考:以后可能考什么?如果考试,我要怎么回答比较好?哪些重点是考试时一定要回答到的?
心理学中有一种“认知心理学”,认为比起探究潜意识或心理病因,其实可以尝试通过“改变你对世界的认知”来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如果你的观点和态度改变,那么原本看似是问题的病因,也可能变得不再存在,或是成为改变的动力。
■ 其次,创造你所知道的,而非复制你所看的。
做笔记时,我们是在创造自己的世界,而不是在复制他人的世界。以前的笔记习惯,让我们以为笔记就是在整理他人的资料(你看到、听到的他人资料),但其实所谓的整理,真正的意思是要把他人的资料,变成我的知识、我的行动,变成我的笔记,这才是笔记的真正意义。
简单地说,做笔记时,我们不要想着复制世界,而要想着如何解释世界,因为解释可以重组世界。抓住这一个核心,你就会发现,写下来的笔记不再是压力、不再是没有感情、不再是没有用的笔记了。
谈到解释这个概念,我们依然会有这样一种困惑:“做了很多笔记,但我还是没有改变?事情还是没有完成?”。关键的原因在于:我们太习惯把笔记当作记录,而不是把笔记当作思考。不要只记录你看到的,要记录你想到的。
■ 创变笔记的第三个原则:我想变成什么样子?
前面提到第一原则是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于是记下关键的前因后果,方便以后看得懂这个信息或任务。
第二原则是“我是怎么想的?”这时候需要解释,创造自己的读书后花园,记下你的想法、你的感觉,笔记就成为你会喜欢的自己的笔记。
最后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我想要变成什么样?”无论什么资料或任务,笔记是要被你使用的,是你以后想要阅读的,那你又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怎么使用它?
这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行动上。
我们很容易有愿望、梦想、想做的事情,但我们通常没有为自己设想。这是什么意思呢?
例如,看到“脸书”上很多人在分享读书心得,于是记下自己也想养成读书习惯,但是为什么呢?你想象的是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呢?你想从阅读中获得什么?你想通过阅读变成什么样的人呢?以及你想象的阅读情境是怎样的?
虽然我们列出了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行动,但要不就是拖延这些行动,要不就是这些行动太困难,不知道怎么开始。
㈡
所以,让我们对症下药,用“DRAW 笔记法”来提升你写下来的梦想笔记的成功率。提高实现率的 DRAW 计划笔记法,即:
★Destination 确认目标。
★Roadmap 画出路线图。
★Action 列出行动步骤。
★Warnings 评估风险。
㈢
笔记的关键是思考,而要有效地让思考成长,可以试试看四个具体的写作步骤。
“写作输出”可以加速学习与成长、训练独立思考,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写作的人,我对这句话深表认同。写笔记,其实也就是在写作,写作的关键在于建立观点,有观点的文章是好文章,而有观点的笔记,就是可以创造与改变的笔记。
■ 练习列出重点
第一个写作练习是列出重点,看似简单,里面却有些小诀窍。技巧是:
√ 先抓出你看到或想到的几个重点。
√ 用关键字或关键句简练地描述这些重点。
√ 尝试列出这些重点,列出时思考它们的次序。
√ 撇开原文、原话,尝试用你的话说明这些重点。
√ 想想看有没有原文没提到的其他重点。
■ 练习穷举范畴
第二个笔记练习,是尝试去穷举你所面对的问题、知识、事件与思考的完整范畴。技巧是:
√ 思考一个事件背后的世界现象。
√ 想办法穷尽背后世界现象的所有面向。
√ 为这个世界现象作分类定义。
■ 练习分析追问
分析观点的笔记练习,帮助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深更远,从而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而这样记出来的企划或论点,会比单纯只讲结论更容易说服别人。
■ 练习翻转想法
翻转想法的笔记练习,并不是否定原本你听到或看到的论点,而是帮我们确定或修正一个论点的正确性与广延性。如果在翻转想法后你依然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你才真正学会了这个理论或知识。
㈣
作者还有一个特别补充的好方法,就是“先写再想”,虽然我们要记最精彩的想法没错:
但最精彩的想法通常是你动手写之后,才能想得出来的!
★激发笔记灵感的心流
做法一:“跳着写”,脑袋里奔出什么内容,就立刻写下,即使没有逻辑或没有承先启后的关系都不要紧,跳着一段一段地快速写出脑袋里所有的东西。
做法二:“逼自己像逃跑一样书写”,完全不要在意语法与错字,仿佛有一个不继续写字就会把你吃掉的怪物在后面追赶你一样,你一定要一直“吐字”出来。这种做法常常能激发出很多关键字、激发笔记灵感的语句。把它们先记下来,后面再慢慢润稿修饰即可。
存在于脑袋里的思绪其实是缺乏逻辑的(没有严谨性),但文字本身是有逻辑的,所以,当我们把杂乱思绪先写出来,然后所谓的构思、观点、论述或美好的语句,才会因为“先写出来”而不断被“修改”与“延伸”激发出来。
chapter 2 笔记整理 以行动为目标做选择
㈠
我们误以为要整理别人的精华,却忘了真正该整理的是自己的实践。为什么整理常常使你焦虑,又做不好?
因为关键不在整理,而在你要做出什么选择。你不需要整理所有资料, 只需要整理对你有用的资料。
■ 整理时,勇敢做出你的主观选择
“我想要如何回忆关系”的行动流程,这时候,资料不再只是资料,而变成了我的行动指南了。
一样的资料,不同人整理会用不同的整理方式。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记,也应该记出完全不同的笔记。这才是最好的整理与笔记的状态。
■ 整理的五个层次,分别是:没做整理、被动整理、功能整理、需求整理、主观选择的整理。
无论是资料的整理、任务的整理,还是人生的整理,这个主观选择的核心都是让整理可以有效产生行动,做最重要的事。
整理的金字塔
整理时,不要害怕自己丢弃了什么、遗漏了什么,因为当你真的做了这些主观舍弃时,正代表你创造了什么。
㈡
在整理思考的第二篇,让我们聊一聊最流行的一个整理观念:“断舍离”。
“断舍离”是日本作家、演讲家与整理术专家山下英子提出的概念,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这本书《断舍离》,或是多多少少在不同文章里看过类似的想法,书中提出的“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去多余的事物、脱离对物品的执着”三个“断、舍、离”方法,是被大多数朋友喜爱与执行的生活习惯。
整理时,你需要的不是去分析物品,而是要先找到自己。
清理与舍弃是它富有魅力的步骤,“断舍离”也以此为名,但“断舍离”真正的核心精神,其实是:
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也就是做出你的主观选择。
虽然思考什么要舍弃,思考什么要留下来,依然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只是它的目标应该替换成“反思事物对我的意义与价值”。
丢掉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舍与留的过程中,有没有思考每一个工具、每一个信息的意义,并且“由我自己赋予这个工具、信息、任务价值”。
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