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活才能不痛苦?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首先如何正确解读自己的渺小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处,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
很多人总是贪执自己的目标,达不到时就会去羡慕他人,过去叫”榜样“,今天叫”偶像“,觉得别人比自己完美,总想成为别人。
有一则寓言,阐述了这个道理:
有只小老鼠觉得自己太渺小了,特别希求最伟大的东西。
有一次,它抬头一看,天空广阔无垠,就觉得是最伟大的,于是对天说:”你是不是什么都不怕?我这么渺小,你能给我勇气吗?“
天告诉它:”我也有怕的,我最害怕乌云。因为乌云能遮天蔽日,它遮住我的面容时,我什么都看不见了。“
小老鼠觉得乌云更了不起,就去找乌云:”你能遮天蔽日,应该是最伟大的。“
乌云说:”我也有怕的,我最怕狂风。好不容易把天遮得密密的,大风一吹,就把我吹散了。“
小老鼠又跑去找风,风说:”我也有怕的,我最怕墙。地上有堵墙的话,我根本绕不过去,所以墙比我厉害。“
小老鼠就去找墙:”你连风都挡得了,你是不是最伟大的?“
墙说了一句令它非常惊诧的话:”我最怕的就是老鼠。因为老鼠会在我的下面打洞,总有一天,我会因若干个鼠洞而轰然倒塌。“
这时候,小老鼠恍然大悟:找来找去,整个世界都找遍了。原来,最伟大的就是自己。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好,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所以,不必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你的长处,或许正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当正确认识到自身的渺小后,接着就应该认真审视自己一直所追求的是不是错了?
天地之间,一切无时无刻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为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
从前,有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四夫人最得丈夫宠爱,丈夫对她言听计从;三夫人是经过一番辛苦追求才得到的,所以丈夫常带在身边,甜言蜜语;二夫人与丈夫天天见面,犹如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大夫人像个女仆,毫无怨言地任由使唤,但在丈夫心中没有地位。
一天,丈夫要远行,问四个妻子谁愿意跟他去。
四夫人说:”不论你怎么疼我,我都不想陪你去。“
三夫人回答:”连你最爱的四夫人都不愿去,我为什么陪你去?“
二夫人说:”我可以送你到城外,但不想陪你去那么远的地方。“
只有大夫人说:”不管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会陪着你!“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最宠爱的四夫人,代表我们的”身体“。人活着的时候,对这个身体最为重视,可是死了以后,它却没有办法跟随自己。
三夫人代表世间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积累起来,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厘。
二夫人代表世间的”亲友“,他们最多在我们死时哭泣,把我们的尸体掩埋。
大夫人则代表我们的”心“,它和我们的关系最密切,但也最容易被忽略,反而将精力全部投注于身外之物上。
所以,有智者说:”人的奇怪之处真是太多了: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一个人若能懂得万法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就会显得尤为灿烂;对时间的名利,不会疯狂去追逐;就算遭遇不幸,也不会感到一片绝望。
熟悉无常,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身心开阔,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斤斤计较、怨天尤人。
那么,我们在遇到困苦时,又该以什么心态来对待呢?
前不久,一位朋友打电话跟我说:”我最近一直感觉情绪低落,十分悲观,所以想换个好点的环境,可能对调整我的情绪会有帮助。“
听了他的话,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叫乐观、悲观。
这两个孩子从小在同一环境中长大,却拥有两种不同的性格:乐观不论遭遇何种艰难,都活得十分快乐;而悲观就算一帆风顺,也时刻心绪沉重。
父亲因给儿子取名不公,深深感到自责。为了补偿悲观,他将乐观放在一堆牛粪中,而将悲观放在一堆珍宝玩具中。
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去观察他们两个。
出乎意料的是,乐观在牛粪中玩得十分开心,他告诉父亲:”既然您让我在这里,牛粪中就一定有什么宝贝,我正在想办法把它找出来。“
令父亲大失所望的是,可怜的悲观仍伤心地坐在一堆珍宝中,很多玩具因为他的愤懑而被摔坏。
父亲终于明白了:想扭转人的情绪,依靠外境是于事无补的。要从悲观转为乐观,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内心。
其实,整个世界,全都是我们心的显现。心态不同的话,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看法也会有天壤之别。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
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哀叹花下有刺,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
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并不是由外境决定的。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着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在我们的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如果不能正视这些痛苦,一味地怨天尤人,总想改变外境来让自己快乐,这无疑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们不论身处什么环境、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与其一味地抱怨外境,倒不如静下来调伏自心。因为,这比什么都管用!
到这里,让我想起了上周与一位朋友见面时的情形:
可能时太久没见,又十分投缘,见面后天南海北地聊了很多,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
有人送来了两碗面条,一看汤色,便令人垂涎欲滴,一品味道,更令人叫绝。世人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没想到,遇到好朋友,连面条都变得可口起来。
心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议!
记得小时候,一次父亲带我去外地,途径一个小镇,在镇上一间破烂不堪的小面馆,吃了一碗面,实在是太好吃了。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在那以后,我品尝了许多各地公认得美食,却再也找不到那碗面得滋味了。
其实我也清楚,一碗小镇上的面,不可能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味道,一切皆由心情所致。当时也许是因为难得出门,兴致很高,又或许是因为在过去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实在没有什么美味可尝。
记得古代有一位皇帝,在流亡途中,偶尔尝到一种豆腐,感觉如天界甘露。流亡之后他回到皇宫,令御厨仿制,却怎么也做不出当时的美味。
而最后仅仅因为对豆腐美味的强烈贪执,便导致众多厨师平白蒙冤、身首异处。
如果那位皇帝知道”境由心造“之理,也不至于屠杀无辜了。
然而,世间又有几人能明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