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这部剧热播,我也看了前几集的电视和后面的剧情介绍。
这部剧写了当下的教育问题和家长的焦虑制造器,符合当下内卷这个词。暴露了很多的问题,曾经都是隐秘中,被这部剧完全暴露出来了。
补习似乎必不可少,为了升学,为了竞争优势资源。在小升初这个阶段特别明显,为了更好的民办学校,学习奥数,拿奖,内部不公平操作。有资质的孩子不学也可以进入,没有资质的孩子即使学了也不一定能进入,想各种办法即使进了也不一定能适应,反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子悠的崩溃,欢欢的撒谎,这些都不是我们培养孩子的方向,但是我们却在焦虑中这样做了。
从剧情中反思我们自己是否有被环境同化?如何在环境中保持自己的初心。
教育专家李玫瑾的女儿数学考试17分,比剧情中的欢欢45分还要少。李老师在初中时就和孩子讨论未来做什么事情最开心,后来孩子成为了一名音乐老师。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十个手指头个个都不一样。不能强求每个人都是学习冠军,却要去发现每个人的优势和未来的成长方向。从而不去走弯路,缩短精进人生的时间。
我自己成长在教师的环境家庭中,教师的模式思想从小就根深蒂固,包括寒暑假的作息模式,所以折腾了20年还是回归到教育行业,还是骨子里希望自己也是一名老师,简单有价值感成就感。
或许我也有其他方向需要突破,但是家庭环境就是原生家庭,影响的是孩子的一辈子。
父母的提升是为了帮助孩子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样子。
剧中的孩子被环境被父母压成父母想要的那个产品了。
开车有导航,可以带领我们进入目的地,养育孩子我们是否也需要设定一个目标呢?目标是清华北大?还是目标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清华北大学子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
正直 认真 细心 仔细 孝心……即使我们考不了那样的高等学府,但是也具备了这样的品质。
如何到达?
目标已设定,导航在哪呢?表扬批评是否能够到达?和善而坚定的高质量陪伴是很好的GPS,这里有很多的工具帮助我们到达这个目标,只要我们用起来就一定有效果。
剧中的子悠妈妈用的是批评限制,奖励,炫耀
欢欢的家长用的是过渡安慰。
所以最终的结局是走向了相反的方向,如果你想要这样的结果就这样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