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有专家抛出一个数据——如果我们的GDP增长不能维持在7%,那么有40%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因为有很多的企业是在生与死之间挣扎的。刚开始,我并不理解,接触了一些企业后,发现的确如此。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化纤行业的企业,规模很大,算是中国化纤企业前50强,但是据说,他们是“微利”,主要靠走量,每吨的利润是50元左右,用他们领导玩笑话说就是他们只是一个大型的搬运工。后来,我们接触到一家他的同行,比他们规模大很多,管理更规范,最可取的是这家企业的赢利能力比他们高很多,他们每吨的利润大概在100元左右,当时,我们想(我们服务的那家企业的想法大概也是如此),其实也没什么,无非是多赚和少赚的问题……
今年,我们突然发现,就是这50元的差距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年初,随着经济的萎靡,人工成本的增加等,致使化纤产品成本每吨增加了大约70元钱,于是,我们看到,我们服务的那家企业开始每吨亏损20元,而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他不能停产,所以他就一直亏下去,期望有一天市场行情好传。而另一家企业,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它照样还能赚到30元每吨,于是他生存了下来,而我们所服务的好家企业却举步维艰。
现实中,像我们服务的那家企业的情况非常常见,在市场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他们一切都顺利,问题充其量只是比同行赚得更少一些,他们常常也“知足常乐”,而当潮水退去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其实是没有穿底裤的一群。很快就面临着死亡。
任正非说:“我们是世界上活的较好的公司之一,我们活得好是我们有本事吗?我认为不是,是我们的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项策略刚好和世界的潮流合拍罢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为此,我们这片大地上取得成功的企业往往都是因为么个在原因——他们抓住了机会,迎合了市场、时代的需求。事实上,以后,或者更远的未来,只有能够精细化管理自身的企业,才是真正的强者,才能更好的生存。
宗庆后在《与卓越同行》里谈到,他的许多同行一般利润率在10%左右,而他的利润率保持在15%-18%,为什么差距这么大呢?在我看来,这其中真正能产生关键效益的就是优秀的内部管控,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包括日本的优衣库,因为他走的量非常大,所以他的每一款产品,或者是同一款产品的某个型号都是有指定的专门供应商,供应商只负责生产单一型号的产品,效率自然高,成本就低,而这恰恰是他致胜最重要的因素。
“向管理要效益”,一直以来都是许多企业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事实是,我们却发现,我们的很多企业管理效率奇低,这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管理粗放、随意。我们以为真正地实现“向管理要效益”,首先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以我们最近服务的某建筑工程行业为例,这个行业有个“潜规则”——如果所接项目的利润率低于5%,企业负责人是不会接这样的项目的。据我们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很多项目,其利润率大概是20%左右,而我们所服务的客户,其利润率大概只是15%左右。那么这5%,甚至更多的费用去了哪里呢?答案就是消耗在我们的日常管理中,成本管控中。
很多人都在讲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未来的趋势,我在某种程度上认同这样的管理。同时,我认为精细化的关键在于做好财务预算、决策,分析每个项目、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小团队产生的成本比例。有意识的去控制和完善,那么若干年后,你一定能够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