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轻音袅袅
也许有人调查过,或者我想我们国家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有从人口普查或其他相关信息数据的推测知道中国的知识者有多少。他们清楚的知道这个量,但这个质却是以想象在前进,想象有多可怕呢,一旦无法共识,共情,那想象是足以毁灭一整个新生代和历史的建成的。我很遗憾当自己联想到很多类似的问题时,我没有系统的数据支持,没有准确的逻辑分析,没有专业的知识背景与自己塑造的人文素养。每当我想与别人谈论这些时,总被他们自言的世俗化语言所打击,我的世俗只是我的,一腔热情又化作纸上谈兵。兴许就像现在和朋友谈到的未来的选择越来越多元化,一个东西在时间的改造下却会变得无关,专长也没有消失,我们选择了不看见。四通八达的路不假,就在脚下,但我们只能选择走一条。
在现在的很多人眼里,学了某个东西,去了某个方向似乎就被定格了,哪怕自己认为的,心里认为的东西都不敢再坚信,也似乎什么都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我们缺失的思维里。我不知道是因为当初的选择,才有了现在的选择,还是因为现在能做选择才能选择自由。抛不开现实,观念,家庭与工作,甚至认识的人的短暂相遇。
我们做了选择,却也丢掉了童真的自己。
我曾一度以为我一定回得去,找得到童真时候的我。十五岁时觉得十八岁之后我可以,十八岁后觉得二十岁之后我可以,然而到了二十三岁,我知道,我在亲手将童真的围墙越砌越高。直到看见弟弟妹妹的七八岁回忆起自己的七八岁,心中只剩一份扎心的疼。但回到二十三岁,我得丢掉那颗简单纯粹的心,因为我二十三了。对,但是没有人确切让我们这样做只是我们懂,自己去懂,懂学校的暗示,懂社会的暗示,懂父母的暗示,也懂自己的暗示,直到我也暗示别人,似乎就停止了。可无数个夜晚,失眠的夜晚清楚的传达着一个信号给你,这只是个开始,因为你也不知道生命是个什么东西。
我曾经想过一个比喻去说服我的父母,改变他们的某些观念,其实毫不费力。最熟悉和最陌生的关系才极易被影响,哪怕一句话,拯救和摧毁就产生了。我的比喻是未来会是什么样,我肯定无法描述,谁也不知道。但我可以给他们一个大概的方向与感受,达到与我的共识、共情。这需要跨越许多道鸿沟,知识文化,环境观念。和我父母一样的以往的大多数人甚至和现在我们一样的大多数人都没有一个完整的三观,本身就因为现在我们的每个阶段都是脱节的,为了去完成而产生的过程和结果,没有相关性,因此无法全面的看待一些问题,无法做出预测。我说:未来的变化就像他们小时候对现在的无法想象一样。试想,她们小时候到现在的变化是他们所看见的,也是到了现在自认为曾经难以想象的,沧海桑田般的。况且世界的进程证明,改变的迭代越来越快,人类似乎越来越无法达到共识,直到脱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融合让我们大多数人被边缘化,但我们是世界的主宰,我们是自己的主宰。然而就疫情突袭,我们明显被主宰着,被未来未知的力量主宰着。而由此,一系列关乎生命情感,自由主义,地位权利的纷争越加激励。我们早已不是个人,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若是对世界的计划毫不知情,只有自己狭隘、空洞的想法,我们绝对会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每每看到各种新闻下的各色评论,我会想偏激是如何来的,粗鲁是如何来的,个人主义是如何来的。当现在觉得是认知偏差,文化底蕴或者经历带来的,那为何在这些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依旧如此,一部分人挣扎着,一部分人冷漠着,大部分人作为吃瓜群众笑看着。或许,我夸大其词了。新疆棉花没多大回事儿,国际贸易没多大回事儿,中美中日等更多关系都与我们无关,然而历史的启迪还不够发人深省吗?我看到我们国家的一些管理人员白了头,碎了心,更多人却还开心的口水战。2020年的疫情没让我们重新思考到人生的真谛,众多的黑天鹅事件,大家也都认为与己无关,我只需要过好个人生活,完成个人梦想,安稳度过一生。几千年的家国大义,荡然无存或老之将至。对啊,确实没人对我们做要求,我们少年时的那份热情在那众多的制度内变味,在那众多的变味里消失,我们模糊着自己,也模糊着好不容易壮大的精神。只是偶有时刻,心会作痛,但在被安排与计算的框架里我们麻木了。
可最后,我依旧想说,少年,练就你的身体,拾起你的思维,我们不该被未来掌控,而是去掌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