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通过教育获得他人的知识,和社会上已存在的知识。教育只是提供一种手段让你获得他人的经验。至于真正是否能得到,还是要靠自己。真正要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必须经历一系列的阶段,经历一些困惑迷茫到最后的豁然开朗。
就拿在学校里学习的各种科目,首先为了考试,需要记忆定理,一些题目,然后考试才能过关。就我个人经验,小学中学各种残酷的分数竞争主要比拼的是记忆力,理解能力其次。更进一步,还需要理解,所谓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学校的时候,能够做到一部分的理解,这个理解程度是非常局限性的,我看仅限于字面的理解。记忆理解之后,更进一步,需要亲自去运用。运用之上更进一步,才是融会贯通产生创新,运用的多了熟了才有可能发生创新。创新我们都还够不到,先关注运用吧。关于运用,这个只有真正在工作生活中用到了才能体会,发现在学校对所学知识认识十之八九非常浅薄。工作几年后,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当时学校的知识现在才明白它的奥妙和价值所在。只有到真正的工程社会实践的时候,才能体会和深刻理解。
有的时候真想重新回去学习一遍,教给那些苦苦挣扎的学生们。但是这只是一种渴望,学生是不会理解到这种程度的,他们有繁重的学业压着,一如我们当年那样,哪有精力将一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统统搞清楚,不可能。
当时学校的应试教育,多数人养成了非常不好的习惯,不懂装懂,一知半解。在工作生活中,这种半瓶晃荡的知识是非常危险的,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应试教育答案标准化,弱化大家的求知欲和分析推理训练,排斥不同的解释,将很多知识总结归纳为非常表象的东西,就像戏剧中的脸谱化,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扯了这些,跑题到批评应试教育去了。最后想说的一点是,我们既然从那个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受其荼毒也多多少少。放眼今后的发展,应该继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求真,扎扎实实地积累知识和经验,希望及早能够从应试时代模式中解毒,解放自己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