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到一岁就学会了走路,他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我预想的会让我牵着手一步步蹒跚学步的景象并没有发生。为他老早准备的学步带完全没派上用场。那是一个双休的早上,我把他放在玩具区,一个转身,就看见儿子高高的举着双手,自己走了好远。爸爸和奶奶惊讶的大叫一声“(⊙o⊙)哇!”小小的儿子顿时停下来了,望着我。我赶紧制止说:“你们别叫,别,别吓到他!”然后,笑着对儿子说:“宝贝,你太棒了,你长大了哦,你可以自己走路了哦!”小小的你听完后,咯咯的笑了。开心的继续举着小手走了起来,竟然都没有摔过跤。第二天你开始放低小手,像飞翔的小鸟欢快的走了一天。到了第三天,你彻底放下举着的小手,稳稳的步伐让我骄傲不已。那天的场面让我深刻的铭记。曾经焦虑于你的不会爬,害怕走路困难……而你尽然自己学会了走路,没让爸爸妈妈扶一下,妈妈好骄傲。感恩当时没有惊讶的大叫,感恩当时镇定的夸奖你,能让你不慌张的走出自己的节奏!
还有你的摔跤,你的走路很稳,所以很少摔跤。记得你第一次摔跤,你爬在地上,抬头望着我,撇撇嘴想哭,但是看到我平静的看着你说:“起来吧,没关系!”,似乎摔跤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你自己爬起来,走到我面前,指着摔伤的小手说:“疼!”我抱着你说:“没关系,妈妈给个health kiss就好了!”我轻轻的亲吻了你的小手告诉你好了,没关系啦!你又开始像男子汉一样大笑着满世界的跑起来!直到现在,妈妈的health kiss和抱抱都是你最快的止痛药。你从没有因为摔疼和受点小伤大哭大闹!
如果当初儿子自己走路的时候我惊讶的一起大叫,换来的一定是孩子害怕的大哭,我的爸爸妈妈怎么了,我是不是做错了,所以他们这么大声的“凶我”。从此孩子再也不敢自己踏出稳当的脚步,不敢有创新的精神了!如果,当时孩子摔倒,我慌张的跑过去,指责地板,或者说:“咋摔跤了呢?”我想当时的他一定会大哭,从此以往,摔跤等着我扶,并且哭的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对不起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语言的魔力真的很大!我们的情绪,面对事情的态度,我们的一句话,都会成为孩子参照的资料。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我们的教育更倾向于鞭策的制造性教育,鼓励就怕你骄傲。家长喜欢在教育中对孩子“一挫再挫”,导致孩子一错再错,长此以往,孩子习惯性地自我挫败。这并非我们想象的“挫折教育”,而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挫败教育”。挫折教育让孩子经历事件增强抗挫折能力,而不是让孩子学习挫败,通过挫败教育出来的孩子很脆弱。
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不难看到一句不和,孩子过激行为:
2018年3月,深圳松岗某小学1名10岁男生因前一晚被父母严厉管教,第二天早晨跳楼身亡。
2018年12月,湖南泗湖山镇某小学六年级1名12岁男生因不满母亲管教太严,持刀弑母。
2018年12月3日,江苏省溧阳中学一高二男生因抄袭,被班主任口头教育,班主任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检讨。但没想到在受到批评几个小时后,该16岁男孩从自家小区的楼上纵身而下。
……
这些惨烈的事件太多。也许在这些家长和老师心中他们认为这是所谓的负责。因为若不批评,孩子就意识不到自己问题;若不批评,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就无处释放;若不批评,就显示不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问题的重视……但是对孩子来说,却这样的:成绩下滑,我心里很难过。但我更难过的是,老师和父母的批评。
都说现在的孩子承受不住压力,耐压性太差。然而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期望值,这个社会的竞争力早已超出了他们的耐压力。如果我们这根稻草都没能让他们安放自己,势必会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为什么我们不能学会倾听,给孩子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为什么在孩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不能给孩子提供精神支持,帮助孩子一起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的辩护人,成为他抵抗未知的盔甲。为什么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总是把'爸爸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以后都要靠你了'等话放在嘴边,让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为什么要强制植入自己自以为是的观点,不能尊重孩子的选择……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但是和所有的相比,没什么比健康的活着更重要。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父母一句话,影响孩子一生。爱不是满怀憧憬,而是付诸行动。每一个独特的小孩,一无所知地来到这个世界。曾经的家长,也都是从懵懂无知的小孩成长过来的,现在已经长大的大人们,还有几个人记得:现在威风凛凛的你曾经也是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