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有一首暮春时节的怀春思友词:《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作者学养的美丽积淀,亦是祖先们人生成长旅行的深深足印吧……
也许,当下时节,正适合你我作各种踏青的选择……错过便亦是遗憾吧。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介绍: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 今属江苏) 人,宋代词人。官至翰林学士。其词构思新颖,用语巧妙,不落俗套。
主要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临江仙·离怀》《高阳台》等。
诗歌理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文中“/”为朗诵节奏大师理解图示。】
注释:
(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2)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3)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5)欲:想,想要。
(6)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7)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盈盈:美好的样子。
(8)才始:方才。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朋友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方才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主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美好祝愿,抒发了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
一个春末时节,词人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当下,词人的家远在如皋,欲归不得。也许,在外许久的羁旅之愁,因此景此情而难以释怀。
但是,词人注定是有修养情愫的。他仍是把满目的衷心祝福呈现给好友,望好友能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词的上阕,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含蓄地表达了惜别之情。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似乎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恰似顺风又顺水也。
这里,既是对好友一路顺风的祝福,亦是词人对那风景独好的羡慕之余,一种油然而生的淡淡忧伤。可即便是多些忌妒,亦压在了心底,眼前仍是欢喜。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哟,仿佛变成了友人归乡及词人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或舒展或紧蹙[cù]的眉峰了。
这一方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浓浓感情,不也是正是词人亦那般地怀乡心切么?!!!
词的下阕,写词人直抒胸臆,倾吐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祝愿。
纵观此词, “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文人雅士的爱人思君何其之苦!!!
这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结尾“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驻。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其中。
值得特别分享的是,许多作品都会只写伤别愁绪。而王观却别具一格。在最后两句,他一反送别词中的悲悲切切,以温情满满,告诉友人要喜恋春情,硬是让词的结尾无比畅怀,把它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品读人/月白尔雅)
暖心的送别
品诗人/木华 老师
离别伤怀,人之常情。暖心送别,温情常青。
是谁,把自己的思念压在心底,将暖暖的祝福,用无限柔软之文雅托给文字,化作一腔对友人之怀想呢?
同学们,也许都会唱《送别》这首歌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那凄美的歌词,那忧伤的旋律,伴随一腔“别梦寒”的温情悠悠,至今教人难以忘怀。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出镜率很高的题材。
既有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不舍,又有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忧伤怅惘。等等,交心知己已难得,道别难逢更情苦!
古代,交通闭塞,朋友相见很难。因此,离别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南朝江淹在《别赋》中写道:“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基于此,送别的诗词大多都会抒写离情别绪。
那么,在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又会吟唱怎样的离别之歌呢?
且看题目,“卜算子”是词牌,“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标题。其中,“之”是“去”的意思,“浙东”是宋代“两浙东路”的简称,“路”是宋朝的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省。标题就已点题,告诉读者这首词的主题就是送别。
词的上阕,首两句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在唐朝李贺《唐儿歌》中曰:“一双瞳人剪秋水。”形容女子眼睛清澈明亮,像秋天的水一样。诗人们常借秋水比喻女子的眼睛,比如成语“暗送秋波”。
《西京杂记》记载:卓文君面容姣好,眉色像远远一带青山。卓文君引领着时代潮流,那些富贵人家的小姐也模仿卓文君画远山眉。
这里王观反过来把水比作女子流动的眼波,把山比作女子皱起的眉毛,使山水美丽而又多情。
词人把离愁别绪压在心底,替朋友设想归程,路上的山山水水对他显出无限柔情,那碧绿的春水仿佛他爱人凝视的眼波,那青黛的山峦像是爱人因思念而紧蹙的眉峰。
后两句“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自问自答,朋友要到哪里去呢?当然是“眉眼盈盈处”。“盈盈”:美好的样子。这五个字有两重含义,一是江南的山水秀美明丽,一是指鲍浩然即将与“眉眼盈盈”的爱人相见。
这里词人将山水与眉眼合写,也意味着好友归途处处有山水,处处有眉眼。既然朋友去的地方山明水秀,又有美人等待,离别也不再是伤心凄婉的。
下阕前两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词人内心有深深的失落感,刚刚与美好的春天作别,心中已经满怀伤春之愁,又要与好友离别,这更加重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到此处,读者也许要伤心落泪了。春天那么美好,春光迟迟,桃花灼灼,失去春天已让词人不胜其愁,朋友又要离去,双重的愁绪压得词人透不过气来。
后两句词人应该写眼泪了吧。不,词人一反常态,抛开离愁,抛开眼泪,再发奇想,与其洒泪而不如送上祝福,让朋友高高兴兴与家人团聚。
结尾两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词人设想朋友归去的地方一定是山青青水碧碧,春光不老,于是叮嘱朋友:我刚刚送别春天,大概春天已经到了江南吧,如果你亲赶上了她,千万不要辜负大好的春光。
宋朝诗人杨巨源的诗《城东早春》云:“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文学创作贵新,不能人云亦云。而王观的这首词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离别诗的旧套。
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比喻独特,词人以眼波与眉峰比喻浙东的山水,仿佛一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归来,把无情的山水写得有情有意。
结尾抛开送别诗常见的伤感基调,而送上美好的祝福,使作品风趣巧妙、清丽可人,别有一番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