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收到《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到刚才把这本书看完,花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但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除了感叹青春还感觉到了莫名的压抑。书里的情感太浓郁,浓郁到我不知道该如何排解,只能感觉着,压抑着,却无处宣泄。这种情感不只表现在男女主人公的感情上,还从排版,语句,和书中营造的气氛中慢慢涌出来,让我在拿起这本书的时候,身边都被一种对时光和青春束手无策的感觉包围着。桐华她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会用简单却足够抒情的文字来诉说罗琦琦的情感,这些文字有时弥漫着无奈和悲伤,有时却又窜出一丝窃喜最后开始雀跃。这些简单的情感可以很轻易的在眼睛上镀上一层颜色,这颜色会一直拉着你,直到这章终结,然后,相见恨晚。因为相见恨晚,所以就要用什么来纪念。于是我的摘抄本慢慢变厚了。这本书是我这段时间看的所有书中,摘抄的最多的一本。也许是最近鸡汤泛滥,也许是想让自己也拥有所谓的文艺情怀,反正是某种不知名的东西导致我对这种类型的文字青睐有加。所以我恨不能把这本书里每一章开头的抒情文字都印在摘抄的本上,甚至是在面对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都还在埋怨自己的字写的不好,想着要是字能写的好看一点,这种文字带来的情感会不会更加浓郁。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看着主角们爱恨纠缠。正因为是旁观者,所以对书里的是非 判断的尤为准确。我一直在旁观,所以在主角面临选择的时候,我会直接反应出来哪种选择,哪种方式是最正确的,我认为只有按照这种“最佳答案”的剧情发展,女主最后才能和男主在一起。刚开始,或者说直到三个小时之前我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就在刚刚,看完了结局以后,我才发现,桐华毫不犹豫的打破了我这种上帝视角。小说结尾虽然没有明说,但感觉的出来,罗琦琦最后是跟许小波在一起了,天真的我运用着自己总结的言情万能公式---和女主在一起了的就是华丽的男主。可这理所应当的男主角却在下册中基本上没有出现,而我之前一直以为是男主的张骏却在最后放弃了琦琦,不论是在高中的时候,还是在最后,他都觉得物是人非,所以选择放弃,尽管他依然爱她如生命。翻过最后一页,我貌似看到了桐华想要传达的青春。在青春里,没有什么准确答案,也没有什么固定情节,也没有谁是谁的男女主角。谁也不会知道,到最后兜兜转转一圈后你遇见的会是谁。青春不断逝去,身边的人来来往往,当他们来时我们要好好介绍,好好欢迎;当他们终归有一天要走出你的生命,不要阻拦,擦干眼泪,好好的告别。
不知道从哪个情节开始,我把自己也带入这本书中。也许她人生中的一些情节让我有了共鸣。第一个共鸣是在小学期间,我俩的人缘都惨不忍睹,都是我们在哭,别人在笑。但是,不同往往比共鸣更重要。我们不一样,我没有琦琦的内种肆意,她可以渐渐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她可以在自己和周围格格不入的时候依旧我行我素,她知道别人看不起你的时候你更要抬起头。那时的她只是小学生,而我,到现在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我。当然,在我的生活中也出现了内个影响力犹如原子弹的关荷。我的内个关荷,只参与了我的小学,但是直到现在她依旧可以分分钟把我的自信轰成平地。琦琦对关荷的感情很矛盾,一面因着关荷的美好而喜爱她,把她当做很好很好的朋友。但是另一面又讨厌着关荷,也许是憎恨着这种自己难以拥有的美好,又也许是觉得这种美好更衬托出了自己因为嫉妒而开始丑陋的内心,无时无刻,自卑着,羡慕着。但她终究还是摆脱了关荷的影响,把自己活成了罗琦琦。这种感情与我如出一辙,找到共鸣的感觉甚至吓到了我。虽然我还依旧受着“关荷”的影响,但罗琦琦的觉醒还是带给了我一些安慰。这样的安慰使我开始试图将自己安在琦琦这个角色上,想通过她最后的成功来想象自己的未来。但是发现,尽管我的人生与这本书出现了某些相似的情节,但是终究我与罗琦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在我回不去的那些时光里,我看见小小的我曾经幻想着自己未来的人生。那些幻想出的未来和罗琦琦所经历的那么像,但终归没有实现。桐华神奇的写出了所有我向往的生活,她塑造的罗琦琦做到了我渴望却做不到的事,有着在我想拥有的完美性格。是不是就像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一样,别人的生活都是理想的,我觉得在写这段话的时候我甚至是在嫉妒着罗琦琦的。
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失去,同时又得到了很多,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学业还是事业,都曾得到过也失去过。曾经的他们太年轻,刺伤了别人,也弄疼了自己。如果当时换种方式,会不会有不同的结局,可惜没如果。在很多年过去后,我会不会也这样,看着过去的自己,无力更改,只能感叹当时的年轻。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的事,在经过时间的冲刷后也会变得微不足道。其实罗琦琦教会我很多,太多的感慨现在却说不出来。无论是学习上还是性格上我需要修炼的还是太多。我的青春已经过去了大半,但是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年轻的时刻了。我想像罗琦琦一样,在回忆过去,回忆青春的时候,嗯,我曾经这样拼过啊,嗯,曾经有这样一个人爱我如生命啊。
嗯,那些都是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