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学就开始学英语,最早的一年级,晚一点的三年级。我曾经以为他们受到的教育都特别高大上,以为个个都是生猛的英语达人,可直到木果四年级下期,我才猛然发现,事实绝非如此。
木果划片的小学是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当时我曾经感到比较庆幸,因为完全想象不出来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话,英语字母和拼音字母该如何区分,才能避免小孩子混淆?后来听有经验的家长说英语字母并不是一开始就学,特意安排得避开学拼音那个学期,也不学音标,而以认读为主。听起来有很深的考虑的样子,由衷地感叹这个学制设计得很不错之余,并未深究。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是会引起我的注意。其一是木果开始学英语不久,就垂头丧气告诉我说,他英语不行。我清楚地记得他曾就读的幼儿园是双语教学,外教是一口流利美语的黑人,木果跟外教的交流尽管简单,可也十分融洽,可以在纯英语环境上简单的数学课和做游戏。另一个能说明交流的有效性的细节是木果因此学会了一种鸡啄米似的边走边跳的舞蹈方式。有笑话就是说黑人在院子里养了鸡教小孩走路,所以他们都喜欢头一伸一点地走路。这个笑话应该很正常,跟歧视没什么关系吧。就好比看电影看到澳洲的演员,普遍发音舍不得张嘴,话都是包裹嘴里,有笑话说是因为澳洲苍蝇多,嘴张大了说话会不小心吃进去。
扯远了,犹记那时候坐轻轨,木果无意中能复述出英语的报站,发音舒缓而标准。我打心眼里认为他英语不可能有问题,认为他只是尚未发现自己的潜力。而到了四年级下期的时候,他在班上成绩表面上也还是不错的,只是过细一看:既不能读,也不能写,这样,就更不会无缘无故出口成章了。
其二是跟木果老师交流,老师告诉我,她是后来接手这个班的,特别奇怪班上大半的孩子读望天书,明明是:Where are you...?许多孩子张口就来:How are you...?我其实已然发现木果多少也存在此种现象,把自己代入进去,体会到貌似不会读就不忍直视,不管面前书上是什么,只是胡乱按照心里想的念出来交差,已经顾不了太多了。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当英语对孩子来说已经渐起隔膜,望而生畏,形同路人的时候,请问哪个正常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地迎难而上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跟其它家长交流的时候,经常被告知小学英语并不强调记单词,也不学音标,最重要的应该是保护孩子的兴趣,以听和说为主,让孩子通过磨耳朵,自然而然地获得语感,在浓厚的英语氛围里成长为超牛的大咖。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这么大落差,一定是中间出了毛病,可毛病在哪呢?说一千,道一万,再高大上的学习方法,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位上。再说白一点,我认为还是在单词被刻意弱化,导致整个英语学习基础过分薄弱上。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马上意识到我是要说记单词。我猜会有很多家长拿出兴趣班老师、自己当英语老师的朋友传授的经验,指出我的观念是多么落后甚至荒谬。
可是,稍有常识的人应该意识到,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这个没错吧?学习需要效率没错吧?学习需要精准,这个也没错吧?那么单词都读不出、读不准,每次都乱念一气,大人难道就只负责在旁边说:干得好,宝贝你真是超棒的,请继续这么乱搞吧!或者因为孩子们自己都从来读不准,所以听大概也含含糊糊的,把英语短文当背景音乐这样听,觉得听多了就当然会了是吧?或者特地需要他们搞不清楚单词,分不清谁跟谁,然后他们就会学得十分快乐和格外带劲对吧?
Are you kidding?那怎么可能!可是好多家长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上,就有这么糊涂和荒唐。低水平的重复、不求甚解的态度和不加指导的磨耳朵,并不能促进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该是正视这个问题以求得突破的时候了。
单词的突破可以治疗的毛病,以及治病的原理列举如下:
1. 对英语学习不主动——单词掌握多,英语变熟人。
2. 盲目迷信兴趣班——兴趣班只有两种:内教教记单词,外教教咬单词。讲真,我曾经去过一些鼎鼎大名的英语培训机构试听,发现外教教起单词来十分讲精准,牙齿、咬肌和舌头那叫一个用力,讲单词就像是一口森森的大白牙咬下去似的,我们也完全应该这么咬。咬得差不多了再轻点。
3. 对英语学习没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进步还只是小事,怕的是煮成夹生饭,毛病反而深沉了。
4. 对英语学习没兴趣——学英语的时候不会自动地很快乐,快乐的氛围有固然好,刻意营造就不可取了,假的始终真不了,彩色的泡沫破灭了空空如也。拜托别净整这些没用的。学习过程每有所得,收获的快乐就像一点点蜜糖,就是这么一小点甜,只要是实实在在的,就会激励孩子们不断向前。
小学生学英语提高有效性的方法,无它,惟记单词耳。好比一个party十分盛大,没有熟人怎么玩?熟人多了,客场变主场,那真是吃土也开心呀。最重要的是,熟人多了,原先不熟悉的人,认识起来不也就快多了吗?
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可以点右上角的叉叉直接退出。如果同意,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知道了大方向,不去纠结就其实还是满轻松的。因为没有指标和任务,所以自己把握节奏,多学一点少学一点都无(kan)所(yao)谓(qiu),只需要围绕中心思想就好。中心思想我归纳为两个词:精准,有效。
1. 善用工具。围绕精准就要准确发音,这样需要用到一些工具。学习机什么的没用过,我自己比较抗拒,更喜欢手机APP,推荐几个我认为比较好用的:
网易有道词典——有单词不知道怎么念,什么意思,或者需要根据汉语意思查到相应单词的时候首选。
沪江开心词场——介绍说这是沪江开发的背词练习的工具,没有广告,也不卡顿,很好用。单词本可以选择小学核心英语、剑桥少儿英语、新概念英语、人教版等。用通关的方式,一关少则5个多则10个单词,变换各种花样让用户,这里也就是让孩子们选和拼。我一直很想知道这个软件的制作背景,公益的事做得这么精心,是特别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做好事反而更考水平,最忌讳的就是乱做或者能力不够,把好事做砸了。
多说英语、喜马拉雅——主要用于短句和短文的听说。
2. 善用书本。除了教材,可以用外研社的书。说到新概念英语不陌生吧?说到剑桥少儿英语应该也不陌生吧?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外研社出的。还有一些系列丛书,如丽声,也是外研社出的,有配套的音频。用权威教材的好处是错误相对较少,App里相配套的内容也会相对较多。
3. 自然拼读。不学音标如何拼读单词?这是通过自然拼读培养语感的极好时机,这里重申一个基本的观念:单词,是拼出来的。
包含两层意思:
首先,单词的音是拼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积累了一定的拼读经验,即便是不认识的单词,也可以通过自然拼读拼出来。
单词构成也是拼的。读的过程中可以自然地培养观察单词的习惯,而一旦留神观察单词,那么不难留意到单词的词根和后缀。
4. 其它的体会。
动词和副词更重要。名词不是那么重要,一是传统教学法比较注重名词的教学,二是出现在短文中的时候,根据上下文往往可以推出名词的含义。
C和S打头的单词比较重要。这俩打头的单词,数量多不说,单词长,而且其中动词多。
简单的时态、单复数概念可以有。不能解释熟悉的单词的变化,为什么词尾出现了ing,为什么出现了s或者es,y结尾的单词怎么成了ies,怎么变的ily,这都是不搞确切就会让孩子特别受挫的点。
主题分类,比较着学。分主题搜罗一堆单词比较着学,比如可以把代表月份和日历的单词集中起来,钟点和表示时间先后的介词的用法集中起来,衬衣裙子袜子裤子集中起来,叔叔婶婶爷爷奶奶集中起来。。。为什么用这词不用那词,精准就来了。
以上关于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的干货,可不是出于虎妈狼爸的过分要求,也不是无可奈何的中国国情,更不是应试教育残害了儿童——就是跑到天边/英美,应试素质也是需要着力培养的最重要的素质,没有之一。
尽管众说纷纭,方法繁多,我这里不惧于班门弄斧,仍然分享出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虽不出自专业,却比专业更真实的参考,从中选择、提炼出适合自家宝贝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架桥铺路是方法,碾压困难也是,唯独回避不是。抽出时间,您只需要各种方式结合,变换起来做做做做做,带动、指导、帮助孩子,就能学起来、精准起来、有效起来。
列位看官,教子系列分享如有共鸣,谢请发言讨论,还可喜欢还可以打赏还可以转发,还可关注哦。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