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在她一连生下几个女儿后,终于等到她的儿子落地时,她带着她的儿子去照相馆照了满月照,这是其他孩子没有的待遇。那满月照,全裸,从几个角度拍摄的,刻意突出与我们女性不同的器官部位。
这些女儿们,除了我这个长女,其他的还没到周岁就没亲自养育了。我这个弟弟她亲自带到四岁还是五岁。对于这张让她扬眉吐气的王牌,她的态度情感我很难说的清楚。
人类幼崽总是喜欢拆家搞破坏。母亲第一次带着小儿子去我外婆家拜年,吃饭的时候,她的小儿子在桌子上,抓到一只陶瓷的汤匙对着桌子敲,清脆一声,碎了。那种陶瓷的汤匙,随便一敲一碰就碎掉了,作为三岁多的小孩子自然兴奋地不行,还要再来一回,马上抓起旁边的另一只给它报废了。结果第三只拿不到了,他就哭,母亲见了赶紧拿起递给他,直到餐桌上的汤匙“全军覆没”。不知道哪位长辈在旁淡淡地说“你这样带孩子可不行,会惯坏他的”之类的。母亲回答大致是:她儿子还是个娃娃,高兴就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汤匙不值几个钱。后来,回到我们自己家,这孩子发现把碗摔到地上也能破成碎片,我妈自然还是顺势把碗递过去供他玩乐。祖母不乐意了,一方面老人家节俭得很,那碗碎了自然心疼得很,平日里我们磕了个缺口都要受教训的;另一方面自然觉出教育失当,她老人家总是把“三岁看老”挂在嘴上呢,这一看,败家呢。祖母板着脸教导:“碗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玩具,就算是玩具,那也不能摔。”教训完小的自然还要责怪母亲教子无方,母亲自然不认同,还愤怒于祖母对孙子的教训。这时,她不再是敢怒不敢言了,只要她想,她说什么都可以,百无禁忌。
我父母对我们姐妹极度厌恶的那个春节,我弟都快要念初中的年纪了。我父母从外面买了年货食品回来,总要对着他说:“这些都给你,千万不要喂了这帮白眼狼。”然后把东西都搬到他的房间。可能是为了气我们,特意多买我弟爱吃的。家里窘迫加上是农村物资比较匮乏,小孩子基本上也只能过年能够过足嘴瘾。可是,小孩子的爱好能有多大的区别。我小妹觉得我父母不过是在说气话,拿走了一些,“没经我弟同意”。我弟很生气呀,哭着找我妈告状,我妈能怎么办呢,当着我弟的面好好训斥了我妹她们一顿,并保证再给他加购才算平息了这次事件。他这秉性到了初中之后还一直在,我父母借欺负他这种莫须有的罪名由骂我妹妹,他也不做解释。
前几年春节回去,听祖母又在抱怨母亲“教子无方”。故事大概是,我弟上了高中,在学校玩手机被老师收了保管,大概要放月假才会还给他。他第一时间找了电话打给我妈,我妈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老师,要求老师把手机还给他,说辞大概是母子分隔两地,手机是维系亲情的工具一类的。这件事情母亲“炫耀”了很久,大意是自己本事厉害,让别人家老师打破规则立马把手机还给了她儿子,大有一股子“发号施令谁敢不从”的架势。
以前总觉得这就是“溺爱”了吧。后来很多时候又觉得不是,最早那时,更多的是为了向众人展示她的姿态,她也是有了儿子的人了,从此她不再受人指责,不再矮人三分,她硬气起来了。后来也许是为了一心维持紧密的母子关系,让他知道她是爱他的,甚至是偏爱他的,生怕自己做得不到位,她的儿子就要离她远去了。毕竟“母凭子贵”,如果她的儿子不喜欢她,仿佛——她就没有底气“横行”,她所有的骄傲荡然无存。
我弟心智不成熟,有一定的原因是因为他身材矮小。我那时读了大学,听人说小孩子长不高可以有医院打生长激素一类的办法,和母亲建议应该带我弟去做个检查,说不定医生有办法让他再长得高大一点。但是,她没有。她说长个子这事初中不长,高中说不定就长了,还说有男同胞结婚后还长高了呢。
那时,我隐隐觉得她好像不仅不关心我们,而且她对小儿子的关爱也不过如此。自己的孩子身体健康有问题,做母亲的人应该很着急才对。可是,她并不在意似的。
很多人认为我父母是不负责任的人,直至今日,我觉得用“没有爱心”也许更贴切。原本可能也是有的吧。
我小学期间,母亲在外地每年不能回来,春节期间,总托同村的婶婶姑姑之类给我们捎一些过冬用的东西:毛衣和棉鞋,都是她亲手织的,样子精美,偶尔会有一些别人没有的花样。祖母说你母亲很擅长做这些东西,在这方面机敏得很。她稍微一用心,这些毛衣鞋子就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了。那时,念书的时候,书上都有“我要做个像母亲/父亲一样的人”的意思的话语,我不了解我的母亲,但是我知道她心灵手巧,课后在家还去学织毛衣的活。但是我弟弟出生后就很少有收到这些东西了,等我们一个个就要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的阶段,能明显感觉到她的怨气,她的不满。确实,和我们一般大的同龄人很多都辍学了,基本没上过高中,去外面打工还如数“奉上”自己的工资给父母,她们的父母以此为耀。但是,我们都闹着要上学。
等我上了大学,她确实做到了让我两个妹妹辍学了,还有剩下的,也故意不闻不问,只主动给我弟交学费。一来她实在不想她的女儿们再读书增加她钱财损耗了,二来也是逼我出手拿钱供她们。但是她对外都是说自己供的,而且会把金额数字夸大许多。她常常对人说要不是供我上大学,她都是可以买得起BMW的人。
有了微信的年代,春节的时候,总能看到母亲对着手机,将一些做菜的技巧和花样告知她在外面认识的同事朋友们。她虽然可能很善于下厨做菜,但是回家来一般不下厨,都是我和妹妹们做饭。她只做年夜饭那几顿,她给我们做的饭菜是很难吃的。包括之前我二妹带男友回来,也是那几样,就是不用心的意思。后来,她们闹掰了,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只是我二妹控诉她的时候说到此,母亲回答说“带你们自己的老公回来,你们不知道自己去买菜做饭吗?”
她是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但是生活非但没有轻易使其如愿,反而变本加厉。对,是我们姐妹让她无法安然享乐。没有儿子之前,她的女儿们让她抬不起头来,有了儿子之后,她的女儿们的学费生活费让她没有办法去享乐,她明说希望我们读书读不成气候,完成九年义务制就可以挣钱养家。可是我们没有让她如愿,使她至今没能“开得起宝马”,没有办法“十个指头都有黄金戒指”……后来,她爆发了,有事无事就拿我们说事,点燃我那情绪不稳定的父亲心中的一只只炸药桶。
她好像只恨我们姐妹,后来的种种,像极了在找我们复仇。
想起初中那会儿作文写“母爱”,我写“我从我的妈妈身上感受不到母爱”一类的话,语文老师连同班主任拉我进办公室做了一顿思想工作,非要我记住“天底下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这一点才放我走。
也许,人们都会这么想:一个说自己父母“没有爱心”的人,到底也是个混账东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