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
6月1日17时,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17时3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全市政协系统闻令而动、迅速行动,投身到抗震救灾斗争中,成为抗震救灾一线一道亮丽的风景,刻印下了深深的政协印记,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震救灾战歌。
领导带头“去前方”。地震发生后,正在成都参加省政协常委会会议的雅安市政协主席戴华强立即电话安排市政协副主席李景峰、秘书长高凯赶往宝兴,会议一结束立即出发,直接赶往宝兴县,当天晚上,抵达宝兴县医院看望慰问受伤群众,让群众倍感温暖。戴华强与市政协副主席李景峰、市政协秘书长高凯始终坚守在宝兴抗震救灾一线,与宝兴干部群众并肩战斗,直到抢险救援阶段结束、转入灾后重建阶段。他们冒着山体垮塌、山石滚落的危险,靠前指挥、直插一线,甚至长距离徒步到达灾情最严重的蜂桶寨乡,指导、协调、协助当地党委政府抢险救灾、转移安置群众、慰问受灾群众和干部职工,多次与工程施工现场指挥和技术人员商讨“壅塞体”排除方案,直至壅塞体威胁被彻底排除,他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作为联系宝兴的市领导,戴华强一边指挥抗震救灾,一边提前思考、积极谋划灾后重建思路和争取重建支持政策工作,并安排高凯秘书长“闭门造车”,针对重建提出了很多富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政协其他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分赴联系县(区)督导检查地灾防治、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下沉到每个隐患点位,拉网式检查,全过程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压紧压实了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工作责任,强化了属地党委政府的“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通过督促排查“风险点”、明晰“责任人”、制作“警示牌”,构筑了起了群众安全的“防护网”。
干部积极“到一线”。灾情就是命令,救灾就是责任。关键时刻、考验面前,政协干部没有缺位,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投身抗灾救灾,或奔赴一线,或回到岗位,把抗震救灾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抓起来,把“一线”作为最好的履职岗位自觉干起来。地震后不到30分钟,芦山县政协主席朱文华便召开班子成员碰头会,传达县委指示要求,安排部署县政协参与抢险救灾工作。会后,朱文华立即带领机关干部赶往龙门镇、芦阳街道查看道路、农户、在建工地受损情况。宝兴县政协机关干部负责全县最大的群众集中安置点——宝兴中学安置点,集中安置群众2500多人,机关干部组成政协志愿服务队,将该安置点划分为21个片区,设立“片长”“篷长”, 进行分片管理,县政协主席朱和超带头担任“点长”“片长”“篷长”,其足迹遍布全部345个帐篷,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个群众心中。市政协机关干部全部进入“待命状态”,均自动放弃休息休假,主动担负心系灾情、情暖灾区、力所能及的工作,在不能上前线的前提下,甘当“幕后英雄”,在本职岗位上践行“不上战场但要战斗”“身在后方、心在一线”。在了解到宝兴因地震造成枇杷大量滞销,积极响应工会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踊跃购买,并发动亲戚朋友购买,以实际行动救灾助农,为解枇杷种植大户的燃眉之急尽了一份心、出了一份力。最近,还协调有关方面,打开了李子等市场销路,受灾农民“灾”也没了因灾苦恼的后顾之忧。
委员主动“冲上去”。市政协办公室发出《关于号召全市政协委员积极参与抗震救灾的倡议书》,发出抗震救灾“动员令”,吹响抢险救援“集结号”。在市政协的倡议和号召下,一大批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迅速行动,深入到灾区群众最急需的地方,全力以赴协力助力做好灾区群众安置、灾情排查、自救互助、卫生防疫及灾区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等工作,重要场合都有政协委员的身影,彰显了新时代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使命担当。政协委员和共产党员一样,成为灾区的一面旗帜,成为群众最可信赖、最想依靠的“最可爱的人”。市政协委员、国网芦山电力公司职工、省级非遗芦山花灯传承人杨虎到芦山县太平镇中学集中安置点国家电网应急服务点,以通俗易懂、生动明快的快板说唱形式进行震后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市政协委员、四川发现(雅安)律师事务所主任赵纪川募集善款80000元。市政协委员、雅安农耕时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勇捐助了一批救灾物资,市政协委员、雅安唐氏肛肠专科医院院长唐晓琴为芦山县房屋受损的抗战老兵陈邵林、王皑锁送去慰问金2000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政协委员捐款超过20多万元。“帐篷书屋”、“文化义演”、“环境消毒”、“卫生保洁”、“志愿服务”……都有政协委员的参与,都有政协委员的付出。市政协以《一线有我抗震救灾政协委员在行动》报道了政协委员参与抗震救灾的生动影像。雅安日报以《人民政协为人民 奋战一线勇担当》为题对部分委员进行重点报道。
声音全面“发出来”。强化宣传报道,讲好政协参与抗震救灾故事,既让外界了解了情况,也得到了社会大力支持,广泛凝聚起了抗震救灾共识和力量。省政协主席田向利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并高度关注雅安灾情,跟踪了解后续情况。随州市政协给雅安市政协发来慰问信,“随”遇而“安”,在带给全体政协干部更多温暖的同时,也让所有干部感到更加安全。一封《慰问信》,与一封《感谢信》,让双方“慰”之“感”动。震在雅安,动在各方。人民政协报、四川政协报迅速跟进报道灾后政协行动。中国新闻网、《四川经济报》、四川经济网、人民政协网、四川政协网、四川省政协微信公众号、四川政协报等多次报道我市政协参与救灾的情况,其中《宝兴县:政协志愿者温暖集中安置点》一天之内点击量就超过了16万。同时,市县两级政协发动政协委员发挥各自专长和优势,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围绕科学救灾、有序安置、地质灾害防治、灾后重建等方面工作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5条,提出意见建议6条,为建设更加美丽、更加安全、更加富裕的灾后新家园出谋划策、贡献智慧。目前,正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渠道争取灾区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
抗震救灾是战场,灾后重建也是战场。政协委员和政协干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始终都在战场,始终都在战斗!党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在新的战斗进程中,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发挥自身优势,献计献策、助力助推,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