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大一的时候,那时候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我提出的案子就是在各大机场火车站开一家全国连锁,甚至世界连锁的餐厅,名字叫做妈妈的味道。可惜学校没有批下来。
01
其实上了大学才开始怀念妈妈的味道,我想好多人都会怀念家里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尤其是游子,那些远在他乡的人,就对节日都会有一种家的感觉,更何况每日的饮食,有句话叫做“吃饱了不想家”外面的饭和家里的饭就是两个味道。
刚一开始出来上学的时候,想终于不用吃家里带饭了,说实话我妈妈做饭真的不好吃,老爸是个吃货,妈妈对吃一点追求也没有,我就是一少部分遗传了老爸,大部分都是遗传妈妈,对吃没有什么追求,吃饱了就成,都没有一家可以推荐的饭店,爸爸之前总因为妈妈做饭不好吃而抱怨,我就和妈妈统一战线,一致对老爸,其实初三,高三的时候老师都有担心过我营养不良,那是虽说对老爸,但是内心也是觉得妈妈做饭不好吃,其实就是妈妈做的饭和姥姥一样,少油,少盐,不怎么放肉,但是很健康,我奶奶,舅妈他们做饭就是口重,妈妈总说那样吃不健康,坚持自己的方法做饭,还会让我多吃大白菜和胡萝卜,我就说自己活的像只兔子,虽然觉得妈妈做饭不好吃,也给我养这么大了。
02
上了大学之后终于没有人管我吃什么了,我就开始吃好多平时妈妈不让我吃的东西,刚一开始很开心,外面的东西不但方便还好吃,比家里的饭强多了,但后来吃吃就会发现好多菜都是一个味道,吃了一学期下来,还是还念妈妈做的饭,渐渐的开始自己找胡萝卜大白菜吃,吃到就会很开心,还问同学要他们饭里的配菜胡萝卜,等回到家的时候,其实最想吃的就是妈妈做的饭,寒假吃圈饭吃大半个月,暑假结婚升学要不就是在舅妈家,姥姥家蹭吃,也很少吃到妈妈做的饭,有的时候还会和妈妈吵一架,没怎么在家好好吃饭,其实妈妈也挺愧疚的,是我偶然间发现的。而且不光是我,我老弟也是,回家就想吃家里的饭。
03
做一个比较,妈妈们会做的饭也是就那么几样,家常菜,而且也都是那个味道,比较外边的菜,商家为了赚钱会做些新品,或是其他的销售方式让外卖变得多样化,但是我们还是吃不够家里的饭,其实是因为爸爸妈妈给我们做饭的时候,是用心,用爱在做饭,他们把自己对子女的爱融入到饭里,他们是开心的做饭,至少材料是干净的,是用心洗过的,而外边的饭不说干净脏,商家都是抱着盈利的态度,偷工减料的想法去做的,就会把这种情绪传递给你,就算不想着偷工减料至少饭里没有感情,真正好吃的饭是有感情的,各种大厨,厨艺比赛的时,他们用心去钻研,去研究菜品才会有好吃的味道,是因为他把感情住在了里面。还有一个自身的吃货告诉我吃东西也是看心情的,那就更不用说做东西了。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刚打开外卖,就看见各种偷工减料的小心思,瞬间就心情不好了吧,但是在家就不会,怎么实惠怎么来。
04
其实饭是有感情的,想做一个项目就是类似于老乡会,会有很多省份的房间,而且每个房间有家一样的布置,小装饰,进屋就换拖鞋,大家在这里大都是老乡,不会有太多的利益纷争,会是一个很好的小圈子,有家一样的感觉,每个省除了省的特色之外,都有一个阿姨来自当地的省份,会做很多当地菜,而且阿姨必须善良慈爱的,他会起到一个“妈妈”的作用,大家可以自己买菜几个老乡动手一起做饭,饭店从中赚取场地费和一些其他利润,其实还有一个大厅就是在这里可以吃到不同省份的专业特色菜。这是对外的,也是一种文化的交流。也许这是餐饮业的另一种模式,从厨师到基本配置,到人与人至今的感情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不从商业的角度看,让在外游荡的人有家的感觉就是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