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对“牌子多”形式主义说“不”
不仅是居民调侃,基层工作人员也经常自嘲:“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些话不仅透漏出社区工作的繁琐,还有一些无奈,居民都能感受到的无奈。确实是,社区牌子多、证明多等行政化倾向严重,居民自治组织功能稍显弱化等问题就凸显出来。
浮在最表面的就是”牌子多“问题,这些只是为迎接检查或者制作项目而存在的“道具”挂牌,却也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满心无奈。为了应对上级各种检查,需要将要来检查部门的牌子”装点“门面,却没有考虑这些“形式”能否真正服务于百姓,没有顾及对基层的作用又能有多大。所以,针对基层挂牌,不仅需要从严审批,精简挂牌,明确谁挂牌谁负责;也要让群众参与评价监督打分,因为,”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事实上,牌子挂这么多,工作真的得到落实了吗?未必。有群众反映,办公场所门口、办公室门上牌子挂得“满满当当”,他们其实都看不明白、也不关心,反而会质疑挂这么多牌子有什么用?相对应的工作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关注的还是公开栏中的内容。现实表明,挂牌多不等于服务群众就能到位,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成了“筐”,什么都往里装,反而招致基层干部群众的不满,导致更多的无奈,消耗了基层干部的大部分精力去应付检查,消减了他们干事创业、为居民服务的信心与耐心。因此,“牌子多”不能成为形式主义的代名词,更不能成为基层干部和群众“诟病”的对象。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对于群众来说,只要能为群众解难题谋实事,一个牌不挂,也不会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反之,就是挂一百个牌子,也难让群众满意。需要的是“牌子减下来,服务提上去”。近年,山东省开展的“村(社区)‘牌子多’问题集中整治”活动,无疑是给社区减负增效的好方法之一,社区的”满墙都是牌子“现象没有了,牌子减少了,现在上墙的都是经过严格审批的,多余的牌子坚决不挂,群众的面对门口堆叠的牌子差生的困惑也少了,而社区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走访困难家庭了解情况,关心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真的是“牌子减下来”,减少基层干部的烦心事;“服务提上去”,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才是硬道理。
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还是要继续加强监管,制定扎实有效的整治防范措施,杜绝整治“一阵风”,切勿“死灰复燃”出现反弹,不仅会增加群众的烦恼,也会影响基层工作积极性,服务质量又怎样真正能提高上来?所以我们坚决对“牌子多”形式主义说“不”。